楊剛獲得的部分榮譽
(三)
“作為生于斯,長于斯的藝術家,楊剛飽受貴州多民族文化浸染,貴州文化在他的作品中體現得淋漓盡致,無論形如泉眼、隕石,還是狀如琴頭、木屐或冊頁,都昭示著視覺形態在文化源頭上的閃爍,揭示了以小見大、以拙勝巧、雄渾天成的魅力。”
這是2010年多彩貴州旅游商品兩賽一會組委會授予楊剛“硯雕藝術家”至高榮譽的嘉獎詞,對楊剛的贊譽可謂恰如其分。
的確,對于今年還不到31歲的楊剛來說,命運對他是否很不公平,但坎坷卻也總是伴隨著幸運向他奔涌而來。
30歲之前,他就在全國各地的硯雕比賽中拿下了大小獎項30余個,當地群眾都直呼他為“硯雕大師”。2001年3月,楊剛作品“竹簸箕·高山葡萄茶盤”參加湖南省工藝美術大賽,一舉奪得最高獎--金獎。2006年,楊剛硯雕作品“秋山夕照”獲得多彩貴州旅游商品能工巧匠選拔大賽貴州名匠最具特色獎。同年,他通過考試,拿到了省人事廳頒發的“高級工藝師”職稱。2009年,楊剛參加多彩貴州旅游商品能工巧匠選拔大賽,他的作品榮獲雕塑類二等獎。
2010年,楊剛參加多彩貴州旅游商品能工巧匠選拔大賽,榮獲突出貢獻獎。大賽組委會唯一授予他“硯雕藝術家”稱號……
“今年我獲得了‘中華傳統工藝大師’稱號。今后的行動是,早日建成思州石硯文化藝術博物館,建成思州石硯文化產業園,讓思州石硯文化遺產名揚天下,造福群眾。這是我的最大愿望。”面對接踵而至的榮譽,楊剛并不滿足。
2007年,楊剛在湖南、浙江、上海等地大中城市打拼一陣后,他毅然返回家鄉岑鞏縣創辦起南藝思硯石雕廠,招聘工人生產思硯產品,并行銷國內外市場,創造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今年,楊剛又積極配合當地黨委政府大力招商引資,準備創辦思州石硯文化產業園,目前已完成項目前期規劃和選址工作,新的宏偉藍圖正在逐步變成現實。(張維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