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持續干旱災情,黔東南州公安消防部隊進一步嚴密措施,審時度勢,果斷決策,勇擔政治、社會責任,全力應對突發災情,把抗旱救災保民生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全州消防官兵始終戰斗在抗旱救災,抗旱保苗,抗旱保生產、保秋收第一線,哪里缺水,哪里就有“紅水桶”的身影,哪里干旱,哪里就有消防鐵軍在忙碌。針對嚴峻旱情,支隊進一步科學調配力量,領導干部率先垂范,遂行指揮,以強化“四保”為著力點,縱深推進抗旱救災工作,誓言打贏打勝抗旱救災這場戰役。
一、強化第一要務,全力保障群眾“飲水”
在“抗旱魔,保民生”行動中,全州消防官兵發揚連續作戰、不怕疲勞的工作作風,堅決把解決群眾飲水作為第一要務,千方百計解民憂。9月15日上午,臺江歹忙村村民飲水陷入困境,消防大隊緊急出動一輛水罐消防車、4名官兵前往送水。官兵頂著炎炎烈日,鏖戰于山路之間,共為歹忙村送水7噸,有效緩解了400余村民的用水難題。9月14日下午,三穗縣八弓鎮界牌村千余名群眾飲水十分困難。了解情況后,縣消防大隊出動1臺消防車5名官兵趕赴界牌村送水,官兵們持續3個多小時共送水24噸。9月14日上午,錦屏消防官兵為斷水2日的縣福利院送水5噸,原本布滿愁容的福利院王主任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9月14日上午,麻江縣杏山鎮大村村民已經斷水數日,縣消防大隊接到救助電話后,緊急出動一臺大型消防水罐車來回送水3次達30噸,把村民家中桶、盆、缸盛得滿滿,大家高興不已。9月14日上午,劍河縣岑松鎮稿旁小學近150名師生緊缺生活用水,嚴重影響了學校師生正常學習和生活秩序。接到求助電話后,縣消防大隊立即調派4名官兵出動1臺消防車前往送水。官兵經近2個小時的努力,及時送去7噸水。看著老師和學生們取得生活用水后臉上燦爛的笑容,消防官兵的心里也樂開了花。9月9日上午,錦屏縣敦寨鄉敦寨村100戶500多人面臨吃水難的困境。接到求助電話后,縣消防大隊迅速出動4名官兵一輛水罐消防車趕往80公里外的敦寨村送水。送水行動中,官兵們看到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便用肩挑、手提,頂著炎炎烈日,挨家挨戶地將水送到他們家,沒有一人叫累,沒有一人怨言。截止9月15日,全州各級消防部隊解決群眾飲水已共出動520余次,投入警力2380人(次),出動消防車輛653輛(次),為受災民眾送水5800余噸。
二、展鐵軍風采,全力“保苗”、“保生產”、“保秋收”
持續旱情致使各地農作物面臨絕收,廠礦、企業生產受到嚴重沖擊,全州消防官兵叫響了全力“保苗”、“保生產”、“保秋收”忠誠誓言。9月14日上午,丹寨縣金鐘農場酒精廠缺水告急,導致工廠無法正常生產、生活。接到求助電話后,縣消防大隊立即出動一輛大噸位消防車、3名官兵前往送水。經過近一個多小時的來回運水,10噸清泉及時緩解了酒精廠用水的難題。9月14日,雷山縣城關許多綠化帶因缺水,面臨旱死的危險,接到縣政府的調度后,縣消防大隊出動1車4人立即投入澆水行動。消防車搖身一變“灑水車”,在烈日下,消防官兵映射出一道“人民消防為人民”的亮麗風景。此次送水中,共用水3噸,澆灌面積50余畝地,為政府解決了難題。9月14日上午,凱里市森泰建材公司嚴重缺水,公司生產生活受到嚴重沖擊,得知此消息后,凱里清江路消防中隊立即出動1臺消防車5名官兵前往送水。此次送水,官兵頂著炎炎烈日送水21噸。9月12日,丹寨消防大隊調派1輛消防車3名官兵再次為龍泉鎮高排村油菜生產基地送水18噸保障農業生產。當天上午,官兵們經近一個上午的努力,全部完成了對受災田地的灌溉。9月12日上午,三穗縣臺烈鎮新欣頁巖磚瓦廠嚴重缺水生產面臨停止。大隊接到求助電話后迅速出動1輛水罐車4名官兵為該廠送水20噸,解決了燃眉之急。9月12日下午,丹寨縣金鐘農場四寨村村民王祥生飼養的40頭奶牛缺水,情況十分危急。了解情況后,消防官兵為確保奶牛用水,抽調大噸位水罐消防車及時送去8噸清泉,看到蓄水池漸漸滿了起來,王祥生一家開心不已,連聲向官兵道謝。官兵們拉著村民王祥生的手說:“水用完后,請立即撥打大隊電話”。9月8日下午,天柱縣工業園區200余工人飲水再次告急,縣消防官兵長途跋涉再次將清泉送進工業園區,緩解工人無水飲的窘境,保障了該公司施工的正常運作。送水現場,官兵們鋪設水帶,架設木梯,親自為該園區食堂四個水箱加水。工人們紛紛拿出臉盆、水桶、飯盆等盛水工具盛水,當所有的蓄水器具都裝滿水時,工人們連聲感謝消防官兵連續多次送來“救命水”。截止目前,消防官兵已4次為工業園區送水,出動官兵18人次,送水30余噸。9月6日下午,麻江縣宣威鎮部分田地嚴重干旱,無法種植農作物,縣消防大隊組織6名官兵,1臺水罐車經1個小時往返送水16噸,幫助村民灌溉田地10余畝,村民喜種農作物萬余株。截止9月15日,全州各地共參加“保苗”、“保生產”、“保秋收”出動160次,車輛216輛(次),人員890人(次),送水2800余噸,抽水4600余噸,澆灌搶救農作物6000余畝,解決10萬余只家禽和5000余頭牲畜的飲水問題,惠及群眾16萬余人。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