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創建促發展惠民生
創建工作促經濟較快發展。鎮遠縣在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中,以優化發展環境和提高全民素質為目標,全力提升各類文明創建活動水平,為“加速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全縣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投入1億元實施古城保護與開發。祝勝橋、青龍洞古建筑群加固,實施青龍洞古建筑群二期維修工程,建設了文物館,實施了1公里長的石屏街房屋仿古立面改造和青石料面路工程,修復了“和平村”大禮堂建筑,維修了“天后官”、“周達文故居”、“鄒公祠”、“譚公館”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修復了傅家大院、全家大院、1600米古巷道、1500米衛城垣、150米封火墻和15個古門樓、古井、古碼頭,實施了歷史街區管線下埋等,使一批珍貴的文物古跡得到了有效保護,使歷史街區原貌逐步顯現,使名城歷史文化內涵更深厚。
投資近6億元改善交通環境。建成了13公里的環城公路,建成長66公里的“兩青”二級公路,建成兩條長80.7公里的通鄉油路,建成通村公路210公里,建設占地18畝建筑面積2460平方米的縣城客運站1個,建鄉鎮占地12畝建筑面積960平方米客運站4個。
同時,投資5億余元進行了宜居工程建設。實施了占地總面積16萬多平方米的鎮遠商貿城住宅小區、靈角寨安居工程住宅小區、皮家院生活住宅小區和大菜園新區開發建設工程,完成了朝陽壩居民安置區、老大橋公廁等工程,完成小田溪南段和大菜園的經濟適用房及安置房工程等。改擴建旅游景點,結合“整臟治亂”妥善拆除違章建筑,發展鄉村旅游,營建氵舞陽河水上通道改造集鎮道路100余公里。創造了方便、舒適、宜人的生活環境,吸引古城住戶外遷,減輕了古城人口壓力。
投入5434萬元實施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建設了園區辦公樓,完成了黔東火電廠給排水和灰場征地拆遷,建設了服務設施,讓金融、電力、醫院、學校等部門進入園區設分支機構,便于服務企業。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強,完善了水、電、路、汽等配套設施,使園區內達到“七通一平”的規范標準,成為令客商稱心如意的平臺。
優良的環境,吸引大批客商進入。到目前為止,先后進入項目30個,2010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27億元,規模以上企業共完成稅收16055萬元,與2006年相比分別增長3倍、2倍多。
成功承辦了全省旅游工作會議和第四屆中國貴州凱里原生態大型實景歌舞劇《水舞太極千年鎮遠》以及大型室內歌舞劇《古韻鎮遠》,鎮遠的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
全縣經濟社會得到較快發展,今年上半年,生產總值完成125941萬元,比上年增長20%。其中,第一產業完成22554萬元,同比增長6.1%;第二產業完成54948萬元,同比增長39.1%,其中,工業增加值完成43575萬元,同比增長27.4%,建筑業完成11373萬元,同比增長117.6%;第三產業完成48439萬元,同比增長9.4%。一、二、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9%、73.9%和20.2%,第二產業中工業的貢獻率為45.1%,建筑業(投資)貢獻率為28.8%,工業與投資對整個經濟的拉動作用十分明顯。全縣財政總收入達18248萬元,同比增長42.4%,其中,一般預算收入達9221萬元,同比增長39%。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377人,同比增長235%,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達271人,同比增長123%。農民人均期內現金收入達2072元,同比增長28.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454元,同比增長14%,人均消費性支出達4409元,同比增長17%。
抓創建優環境明天更美好
文明新風拂古城、扮靚古城。通過大力開展文明創建活動,歷史文化名城鎮遠的文明程度大幅提升,實現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民主公正的法治環境、規范守信的市場環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人文環境、合適便利的生活環境、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的創建“文明縣城”的目標。
建立的四級便民服務網絡是縣人民政府政務服務中心、各鄉鎮黨務政務便民利民服務中心、各村黨務政務便民利民服務綜合服務站、集中的村民組建便民利民代辦服務點,實行各部門集中辦公,簡化和規范辦事程序,建立了一套高效辦事、廉潔辦事的工作機制,著力解決群眾辦事找人難、辦事難的問題,促進了機關工作作風轉變,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
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宣傳游行活動
鎮遠清晨流淌在老街上的水墨畫
鎮遠縣人民政府縣長李吉科表示,全縣堅持以創建文明縣城為載體,堅持一手抓工業,一手抓文化旅游,通過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和“文化旅游興縣”戰略,推動城鎮化進程,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建成工業強縣和旅游經濟大縣。
“我們相信,有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支持和幫助,有全縣人民的同心同德,我們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鎮遠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要確保爭創省級文明縣城,為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目標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鎮遠縣委書記蔣映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