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體育訊 北京時間7月6日,根據《紐約時報》報道,在NBA已經停擺之后,勞資雙方的態度實際上已經開始顯得沒那么強硬和針鋒相對,而在近日媒體曝光的資方一重要數據或許會成為勞資談判的曙光。根據數據統計,過去10年中,資方在非球員年薪的項目上花費相比10年前超過了43%,而這筆錢主要用于購置適應網絡時代的數字媒體等投資,這也證明了資方的虧損程度實際上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巨大。
勞資談判中目前最大的矛盾就是球員的收入所占球隊收入的比例,很多NBA球隊老板都覺得自己是在賠本兒賺吆喝,他們自從上一次勞資談判以來幾乎每年都呈現虧損狀態。不過在上周福布斯公布了NBA上賽季30隊的財政數據,證明聯盟中有13支球隊盈利,其中有4隊的純利潤達到了3000萬美元以上,這要比此前經濟危機最嚴重的時候的數據好得多。
另外,一項數據也隨之被曝光,那就是相比5年前,聯盟各隊用于非球員年薪方面的開銷整體增長了13%,而相比10年前則整體增長了43%。撇開美國相對較低的物價增長率不談,根據調查這方面的開銷主要用于球隊對于數碼媒體的投資和在國際范圍內進行宣傳。
據福布斯雜志統計,NBA目前仍然有利可圖,他們的年營業毛利率在5%-7%之間。如今NBA需要解決的是那些小球市球隊的嚴重虧損問題,盡量避免大都市球隊的金元政策和巨星抱團,至于對球員的收入或許沒必要將總額壓縮到當前的三分之二的地步。如果能夠從這個角度切入,也許接下來的勞資談判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悲觀。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