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訊 對許多肯尼亞人而言,穿上開襟的空手道服、腰間系上色帶,鞠躬,然后在喊叫聲中互相踢打,較之他們熟悉且擅長的長跑,實在是項陌生的運動。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空手道館在肯尼亞開設,這里的學生、青年甚至是奶奶們已經加入到這項本屬于東亞的運動中來。目前從事空手道學習的肯尼亞人已達10萬。
在這里,除了競技、健身之外,空手道帶給人們自信、安全和希望。
“開始時,人們以為我們加入了邪教”
每次訓練時,肯尼亞空手道國家隊隊長帕特里克·基琴恩都要向教練、向隊友無數次鞠躬。他的第一次和最后一次“鞠躬”卻總是低頭俯身、鉆過一塊木板進出簡陋的換衣間。
因為缺乏經費,國家隊的訓練場設在內羅畢遠郊一個體育中心。樓梯間寬敞的過道,鋪上廉價的塑膠地墊,就是30名空手道黑帶國手每周三次練習的道館。“換衣間”也只是廢棄的小吧臺后,那個昏暗的小屋。每名隊員自帶的、灌滿白開水的飲料瓶就放在場地一角。喊啞了喉嚨他們就喝上一口,然后又去繼續踢打。
過去8年,基琴恩蟬聯全肯60公斤以下組空手道冠軍,但他的名字幾乎不為肯尼亞人所知。
“知道塞米·旺吉魯(肯尼亞長跑名將)的人可能比知道我的人要多100萬倍吧。” 基琴恩說,“過去,人們總問我,‘為什么你不去練長跑?那才是肯尼亞人的運動啊!’”
回憶自己10多年前剛開始學習空手道時,他笑著說:“看到我們在練習時鞠躬、喊叫,開始時人們以為我們加入了邪教。”不過,基琴恩承認,現在情況要好得多,越來越多的肯尼亞人正在接觸和了解空手道。
“人們知道了空手道不是暴力和血腥。對我而言,它是一種生活方式,是教你如何去社交,如何讓你的性格變得完美,如何遵守紀律,如何控制你的情感。”他說。
雖然身懷絕技,但基琴恩反復強調,空手道絕不能用來欺負弱者。在練習時,他和隊友如果不小心誤擊了對方,馬上會互相碰一碰拳頭,并露出友好的笑容。在空手道場外,基琴恩甚至從來沒有使用過空手道。
“我認為,在生活中,空手道只有在遇到極大危險、沒有別的辦法時才能使用。如果有可能,應該盡量交流溝通,避免武力。”他說。
雖然肯尼亞空手道國家隊在非洲比賽中取得的名次已經上升到第六,但缺乏經費讓它每前行一步都面臨巨大困難。每次出國比賽前,隊伍都要臨時向肯尼亞政府申請撥款,而平時的訓練經費只能靠退役后改行的空手道選手捐贈。待遇不佳讓許多優秀但貧困的肯尼亞運動員選擇放棄空手道。
基琴恩說:“希望空手道能讓我們過上更好的生活,讓我們和長跑隊員一樣成為國家的英雄。”
26歲的女隊員蘇珊·瓦伊姆8年前開始練習空手道,今年第一次進入國家隊。成為國手并沒有讓瓦伊姆太過喜悅,因為每周3天的訓練以外,她還要另找工作才能維生。
瓦伊姆的父母認為,空手道不能讓女兒富裕,練習空手道不是長久之策。
“練習空手道雖然很苦,但它讓我更加自信。” 瓦伊姆說,“我只希望國家隊能夠更受重視,運動員的待遇能夠提高,這樣我就更有理由繼續這項運動了,我就能更有希望。”
“空手道和上帝一樣,都能救人”
每周六,在內羅畢市區的植物園里,都有一群年輕人在執著地學習空手道。雖然他們的動作不甚標準,著裝也參差不齊,但每個人都能感到空手道給自己帶來的改變。
21歲內羅畢大學生濟科·嘉薩亞一年前開始在這里學習剛柔流空手道。他說,學習空手道是件很時尚的事,同時也很實用。“自從我開始學習空手道,我覺得這個城市變得更加安全了,我也學到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如何用空手道保護自己和家人”。
因為肯尼亞治安條件不佳,搶劫和針對青少年的性侵害案件時有發生,許多人學習空手道,以此防身。不少中學、大學也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練習空手道。
嘉薩亞說,和周日早晨去教堂一樣,每個周六早晨練習空手道也已經成為他的信仰。“空手道和上帝一樣,都能救人。”他說。
被嘉薩亞稱為“Sensei”(日語“先生;空手道教練”)的肯尼亞尼亞約空手道俱樂部的教練毛里斯·阿魯說,越來越多的肯尼亞年輕人來學習空手道,一些人是為了追求健康,保持體形,但更多的則是為了保護自己。
他表示,因為學員人數不斷增多,尼亞約空手道俱樂部在全肯已擁有超過100個分支空手道俱樂部,今年報名學習空手道的學員人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
在肯尼亞的空手道俱樂部中,現在甚至有一些“奶奶輩”的學員正在練習,目的是在碰到強盜和針對高齡者的強暴罪犯時能夠自衛。
“空手道中競技的內容只有5%,而其他的95%都是關于健身與自衛的。”阿魯說,“在肯尼亞,強盜和罪犯是空手道學員們的對手。”身為獄警的阿魯也在教授他的一些同事空手道,以應對可能發生的監獄襲警事件。
而肯尼亞空手道協會的官員們在推廣空手道運動時,又找到了另一個切入點——讓青少年遠離毒品。肯尼亞跆拳道協會秘書長加布里爾·穆圖庫說,協會在推廣空手道運動時,注意讓更多貧民窟和路邊的孩子加入,因為他們可能是青少年毒品濫用的高危人群。
“孩子們將原本可能用來接觸毒品的時間用來學習空手道,他們離毒品更遠了,身體也更強壯了。” 穆圖庫說。
肯尼亞國內一些反毒品協會也會在有空手道比賽時,現場散發宣傳材料和T恤衫,呼吁青年觀眾加入學習空手道的行列。空手道已經與時尚、健康的形象聯系在一起。
“如果這里有中國武術,我不會去學空手道”
正在內羅畢尼亞約空手道俱樂部總部練習空手道的肯尼亞大學生威爾遜·安澤文對剛剛發生的日本大地震十分關注。他承認學習空手道讓他對日本的語言和文化更加關注。
“老師用日文喊口令,我也開始學習一些簡單的日語單詞。現在我能用日語從一數到一千呢。”安澤文說。
不過,和幾乎所有學習空手道的肯尼亞人一樣,安澤文坦誠,自己學習空手道的最初動因是看了中國功夫電影。甚至連肯尼亞空手道國家隊隊長帕特里克·基琴恩也表示,自己學習空手道是受中國功夫的影響。
“如果當時肯尼亞有中國武術學校,我不會去學習空手道。” 基琴恩說。“是Bruce Lee(李小龍)讓我對功夫著迷。”
李小龍可能是許多肯尼亞人知道的唯一的中國人。幾年前,走在肯尼亞街頭,當地人看到黑頭發、黃皮膚的亞洲人,還會用“你好!李先生”來和他打招呼——他們以為中國人都姓李。在內羅畢的貧民窟,孩子們看到中國人也會興奮地喊著“Bruce Lee!Bruce Lee!”。可見李小龍和中國功夫對肯尼亞人影響之深。
令人遺憾的是,肯尼亞至今沒有中國功夫武館和學校。許多對中國功夫感興趣的肯尼亞人,只能去數量眾多的空手道館、跆拳道館學習。事實上,許多人在選擇空手道、跆拳道進行訓練時,并不知道它們與中國武術的區別。
肯尼亞空手道國家隊女運動員蘇珊·瓦伊姆說,許多人問我學得是不是中國功夫,我只能和他們解釋,我學的是日本的空手道。“他們問我哪里能學到中國武術?我只能說,目前中國武術在非洲的發展還不像空手道、跆拳道那么好,還沒有那么多中國武館”。
肯尼亞空手道協會秘書長加布里爾·穆圖庫說:“不可否認,如果在肯尼亞建立中國武校,許多正在學習空手道和跆拳道的學生會馬上改學中國武術,因為那是他們——和我們——原本真正想學的東西。”
他表示,中國功夫在非洲許多國家都有良好的發展基礎,如果有更多的中國武校、武館,將很有競爭力,“因為在非洲,人們在了解空手道和跆拳道之前,最先知道的是中國功夫”。
2009年,由中國文化部、國家廣電總局、國家新聞出版署和國家體育總局共同主辦、中國武術協會承辦的“中國武術非洲行”活動就曾在所到的加蓬、肯尼亞、贊比亞、馬拉維和坦桑尼亞等非洲五國引起強烈反響,燃起了許多非洲人學習武術的興趣。
肯尼亞內羅畢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撒德全認為,隨著包括內羅畢在內的許多非洲國家的經濟發展,中產階級數目不斷擴大,人們對保健、健身的需求越來越多,而武術強身健體的功能正好能滿足這樣的需求。
“如果能由武術強身健體的內容切入,再加以中華武術本身深厚的文化內容,武術在這里一定會有市場。”撒德全說,“如果那樣,即使武術在非洲目前發展不如空手道和跆拳道,也一定能迎頭趕上,因為比起日韓武術,許多人對中國武術更感興趣。”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