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紅酒近年來一直走俏市場,近乎變身為“健康”、“高檔”、“情調”甚至“奢侈品”的代名詞,但進口紅酒火爆的背后卻是叢生的亂象。
“大拉斐”年產量24萬瓶,卻在中國賣了200萬瓶
據浙江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有關人士介紹,2011年,浙江省進口紅酒共計699批,總重量達6975.26噸,總金額達到3785.99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60.32%,67.71%和92.46%。
寧波保稅區是中國國內較大的進口葡萄酒交易市場,而寧波市政府新聞辦提供的數據顯示,全市有3000多種來自全球各地的葡萄酒,500多家紅酒經營企業。
據不完全統計,在“進口葡萄酒集散地”溫州,目前僅市區葡萄酒莊就有近400家,而本地經銷商僅占全市酒商數量的30%左右,另外70%散布在全國各地。據統計,自2007年開始,溫州進口葡萄酒已經連續4年增長翻倍,去年進口總金額達到2524.1萬美元。
浙江省工商局局長鄭宇民說,現在世界經濟不景氣,主要葡萄酒生產國產能過剩現象日益凸顯、歐美洲銷量下滑,法國、澳大利亞、意大利、西班牙、智利、美國等世界主要產酒國紛紛來中國開辟市場,中國已成為全球葡萄酒消費增長最快的市場。
有關數據顯示,過去4年,中國進口紅酒數量增長了60%,遠遠超過國產紅酒產量的增長,其市場占有率已從不到1/10上升至約占1/3。“目前,在中國市場銷售的進口葡萄酒品牌上萬個。價格從幾十元到幾萬元、幾十萬元都有。”鄭宇民說。
但市場火爆的背后卻是傍名牌、國內灌裝勾兌、國內灌裝冒充“原瓶進口”、低檔酒冒充高檔酒等亂象叢生。
據調查,在進口紅酒市場,“拉斐”和“卡斯特”是被傍得最多的品牌。僅“LAFITE”,就發現有“大拉菲”、“拉菲正牌”、“拉菲副牌”、“拉菲傳奇”、“拉菲傳說”、“羅氏拉菲”、“拉菲窖藏”等上百個品牌,價格從100多元到幾萬元不等。而“CASTEL”也同樣。有經營者甚至別出心裁地將“LAFITE”、“CASTEL”直接拼湊成“卡斯特拉斐”等虛假品牌。
“目前我國進口、灌裝紅酒大致分兩種,一是葡萄原汁,一是進口葡萄漿。前者運到國內,廠家直接分裝成成品。后者按口感加水和色素等調配勾兌。”經銷商劉先生說,在我國,雖規定葡萄酒是以新鮮葡萄或葡萄汁為原料,經全部或部分發酵釀制而成,酒精度≥7.0%(Vol)的發酵酒,但未明確規定葡萄或葡萄汁按何種比例勾兌,因此也就很難保證灌裝酒百分百是葡萄汁或葡萄漿。
據有關人士介紹,“原瓶進口”是指一瓶酒從葡萄種植、采摘、榨汁、發酵、窖藏、裝瓶、酒標及內外包裝全部在原產國完成。但市場有的葡萄酒標注國外原瓶進口,實際卻是原酒汁從國外進口,在國內灌裝、分裝。
除了用盡量逼真的包裝、口味相近的低檔酒冒充高檔酒,讓國產紅酒穿上“洋馬甲”,也有經銷商還從國外進口大量的低質紅酒后,加水勾兌,甚至在原酒里非法使用二氧化硫、“莧菜紅”添加劑。
鄭宇民說,“大拉斐”紅酒的年產量也就24萬瓶,到中國市場充其量也就5萬瓶,但市場銷售是多少?200萬瓶!“真標假酒,假標假酒,消費者很難分清。”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