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安全形勢還較嚴峻
然而,對于即將全面實施的新標準,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并不樂觀。他在9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即便經過至今5年的推廣,我國供水系統與新標準的實現,還有較大差距。
傅濤認為,除了自來水廠的工藝設計仍然相對落后以外,還存在自來水廠水質檢測設備及檢測水平不合格的問題,目前國內有能力完成新標準106項指標全檢測的自來水廠寥寥無幾。
他指出,目前我國的供水水質測定都是以水廠的出水水質為主,而入戶水龍頭的水質狀況卻無從知曉。即使出水廠的水質達標,供水系統中陳舊的管網也難以保障到戶水龍頭的出水水質。
傅濤表示,這些問題是供水行業的投資不足以及長期成本倒掛的水價體系造成的。長期以來,我國的居民用水水價一直低于運營成本,尤其是水源污染、水資源費上漲、水質標準提高之后,供水的生產和運營成本提高,使企業無暇顧及水質的提高,導致供水行業低價低質的惡性循環。
他進一步指出,目前我國有關部門在水源保護、引入競爭機制、嚴控企業成本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供水行業的現行水質檢測體系仍然存在問題。各地的核心水質檢測中心絕大多數在人事關系和經費來源上隸屬于當地自來水公司,只是名義上的獨立,水質檢測數據的可信度不足。
亟須足夠資金投入
如何才能讓水更安全、更健康?
邵益生說,改善水源水質和完善供水設施是讓自來水水質穩定達標的主要途徑,而水源水質的改善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其中也可能因污染出現暫時性、局部性的惡化。因此,我國城鎮供水安全依然面臨嚴峻挑戰。
為加快城鎮自來水水質達到新標準要求,有關部門制定了城鎮供水設施改造與建設專項規劃,升級改造自來水廠工藝和更新老舊管網,提高供水設施水平;加強水質檢測監測,嚴格要求供水企業實施精細化管理;加強應急能力建設,提高應對突發性水源污染的水質凈化能力。他表示,確保城鎮供水安全,還需采取加大投資力度、推動科技進步、強化運行監管等一系列綜合措施。
傅濤認為,要想獲得真正健康安全的供水,必須有足夠的資金支持。一方面,供水具公共服務屬性,政府在供水行業的投資發展中有重要而且不可取代的責任,但目前用于直接改善供水水質的政府財政資金投入幾乎沒有。
同時,政府部門必須對供水生產企業的運營進行嚴格監管,確保企業進行工藝升級和系統更新,確保企業良好運營,并確保真正的水質達標。
他建議,將水質檢測中心從自來水公司分離出來,由政府從財政支出中專門列支供水檢測費用,建立第三方的水質檢測體系;同時建立信息公開制度,及時向公眾公開有關供水的水質信息。(記者 王煒)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