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業高達120萬億的金融資產質量正在經歷不良貸款反彈的考驗,來自監管機構的數據顯示,2011年第四季度以來,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已連續三個季度環比上升。
不良貸款余額從2011年3季末的4078億元上升至去年末的4279億元,升至2012年1季末的4382億元,且進入2季度,反彈勢頭依然不減。因此,“防范重點風險,防止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成為上周銀監會2012年第二次經濟金融形勢通報分析會和年中監管工作會議的“重中之重”。
“最大的特點,一是強調風險,二是強調銀行要支持實體經濟。”7月31日,一位參會的地方銀監局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除了傳統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房地產、流動性等傳統風險揭示外,此番銀監會特別強調要關注“信用風險和案件風險”。
開發貸:合理需求給予支持
接近監管機構的人士透露,按照屬地原則,下半年地方銀監局還將推動以平臺“大戶”為主的現場檢查和年內到期平臺貸款風險排查工作。“上半年檢查對象為2011年末‘退出類’貸款余額最大的一戶,下半年檢查對象將是今年上半年融資平臺新增貸款最多的一戶。”
至于房地產貸款風險,除了要堅決貫徹調控政策,嚴格控制過熱地區和高負債房地產企業貸款規模外,監管機構也做了一些實事求是的調整,即“按照商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原則,對一些合理的貸款需求應給予支持”;且監管機構更加重視數萬億規模房地產信托風險的管理。
“進入2012年3季度,中國經濟下行趨勢得到進一步確認,無論地方融資平臺還是房地產,政策都出現了一些微調。”一位國有大行授信部人士坦言。
地方政府的投資沖動躍然紙上,寧波、長沙、南京、貴州等省市相繼推出地方小型版的“四萬億”計劃。
7月26日,長沙市對外宣布,2012年重大推介項目195個,總投資額高達8292億元;而貴州省也將于8月公布龐大的“10個國家級重大項目、50個省級重大項目和200個省級重點項目”,投資規劃總額高達3萬億。
毫無疑問,地方政府的投資沖動,仍然得仰仗銀行體系。
由于經濟出現下行風險,2012年2季度以來,有關地方融資平臺貸款清理政策、房地產調控政策出現了“細微調整”;一位監管人士曾向本報記者笑言,平臺貸政策已經由銀政博弈期,成功過渡到“預調微調”期,繼今年初出爐的《關于加強2012年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風險監管的指導意見》(下稱12號文),允許符合一定條件的貸款借新還舊和一次性展期后,此番政策再度作出微調:一是增加對經營規范省級融資平臺的信貸投放;二是對通過資產重組和引入資產后可達到現金流全覆蓋的融資平臺,視同全覆蓋平臺提供信貸支持。
銀監會前述會議也透露,銀行體系要積極支持保障房等合理住房信貸需求,重點支持以省級平臺為主開展的公租房、廉租房、棚改房等三類保障房建設,此舉被視為銀行支持實體經濟增長的重要舉措。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