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產業,開啟山區致富的金鑰匙
隨著“廈蓉高速公路”和“貴廣快速鐵路”開通和建設,從江的交通瓶頸將打破,從江香豬產業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思變、謀變、嬗變,做大做強香豬產業,成為月亮山區農民突出大山的重圍的金鑰匙。
2011年10月,省政協主席王正福率省政協辦公廳、省畜牧局有關負責人到從江縣月亮山區,就香豬產業發展進行調研。
在光輝鄉,王正福與與鄉村干部仔細算起養豬的經濟賬,當了解到光輝鄉目前有5萬多頭香豬、400多頭種豬,農戶每年養一頭母豬可賺3000多元時,他高興地說:“一戶人家養4-5頭母豬,一年收入就過萬元,這比打工強多了,養香豬是山區群眾盡快脫貧致富的一條捷徑。”王正福為此專門給省委書記粟戰書、省長趙克志寫信,提出把香豬產業作為月亮山區4縣43個鄉鎮脫貧措施的思路。粟戰書書記、趙克志省長十分贊同。2012年,從江香豬產業列進了貴州省十大重點民生工程。
“要理清思路,做好規劃,加大投入,力爭在三到五年內,使從江香豬形成大的產業,有大的發展。”各級領導的殷殷囑托,成為從江做大做強香豬產業的無窮動力。
縣委、縣政府理清發展思路,強力推進基地建設,確定了從江香豬產業發展十二五發展目標。到2015年,全縣香豬能繁母豬存欄達到5萬頭,力爭年產商品香豬60萬頭,其中雙月仔豬出欄40萬頭,育肥豬出欄20萬頭,實現從江香豬產值達5億元。圍繞實現這個目標,縣委、縣政府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成立香豬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明確專人,專門負責抓從江香豬產業工作。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多渠道增加資金投入。整合省扶貧整鄉推進項目資金全部用于香豬基地建設和香豬產品加工;將香豬產業發展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縣級財政每年安排200萬元以上的香豬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建立以政府投入引導、金融機構貸款、農民和企業投資、引進外資相結合的多元化投融資體系;鼓勵在職人員、城鎮下崗人員、返鄉農民興辦香豬標準化養殖場或從事香豬產品銷售,機關事業工作人員可帶職帶薪參與香豬產業開發;對從事香豬加工、流通服務的行業,給予稅收優惠,并落實用水、用電、用地;三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增加鄉鎮畜牧獸醫人員編制,從現在的1-2人增加到5-6人;提高村級防疫員的待遇,按每人每月工資400元的標準列入縣級預算。四是加強督促檢查,實行目標管理。把香豬產業發展納入對各鄉鎮、各有關部門的年度工作目標考核內容。
家有梧桐樹,引得鳳凰來。2011年以年,已有多家企業到從江考察香豬產業,衫衫集團、天兆豬業、田園牧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宗大集團等企業決定在從江建設基地,以“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的模式,帶動群眾發展香豬產業,解決群眾最擔心的市場銷售問題,群眾的積極性得到激發。
機遇前所未有,挑戰前所未有,群眾的期盼前所未有。在中國香豬之鄉——從江這片熱土,終于迎來了香豬大發展的春天,藏在深山中的寶貝將香飄萬里,成為開啟月亮山區群眾致富的金鑰匙。(李田清 李靜心)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