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財經日報訊 從今年秋季學期開始,家長的教育投資可能要減少一些。
按照昨日發改委網站消息,近日,發改委、新聞出版總署、教育部聯合印發《關于加強中小學教輔材料價格監管的通知》(下稱《通知》),從2012年秋季學期開始,對中小學生使用的主要教輔材料實行政府指導價管理,大幅降低價格標準,減輕學生教輔材料經濟負擔。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告訴本報記者,實際上,此文件在今年2月份就有了,主要原因是近幾年關于各地的教輔材料多、貴、濫的反映很多,有的地方人員甚至因為獲取中間的灰色利益收入,觸犯了法律。
昨日,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此類問題的存在,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對經營者定價缺乏必要的指導約束,由于教輔材料在實際選用中,學生往往處于被動接受地位,這為一些出版商、中間商高定價回扣提供了條件,使得高定價成為一些經銷商的主要營銷手段。
據統計,目前教輔材料平均印張單價在1.5元以上,是實行政府定價管理的教科書價格的幾倍,在高定價教輔材料中,包含了大量向中間環節給予的折扣回扣費用,最終所有費用均由學生承擔。
鑒于此,為了規范教輔材料出版發行市場價格行為,指導出版單位合理定價,切實降低教輔材料價格,減輕學生經濟輔導。
為切實解決教輔材料“過多過濫過貴”的問題,根據國務院有關要求和全國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的統一部署,國務院有關部門要在教輔材料編寫、出版、發行、選用等多個環節多管齊下。主要措施包括:加強教輔材料出版發行資質和印刷質量管理,把好市場準入關,由新聞出版部門牽頭,進一步嚴格相關市場準入資質,另外,由教育部門牽頭,建立教輔材料擇優公告制度,通過集體評議、統一選出質量好,適合教學要求的教輔材料供學生選用。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只要監管到位,預計當前教輔材料市場存在的不良現象會得到有效治理。從價格方面,按照此次擬定的指導價水平,大部分教輔材料價格比目前市場價降低40%~50%。
不過,有關人士認為,按照此《通知》實施的話,相對于去年的混亂狀態,今年的學生負擔是一種減少,但從長期發展來看,如果是在市場競爭的環境中,才有可能保持長久的低價,如果是在壟斷的情況下,這種變化只是由原來的分散壟斷變為集中壟斷,少數利益集團是最大的贏家。
公開的資料顯示,目前,教材、教輔占據了出版總量的70%,近幾年,全國教材與教輔出版產值達500多億。我國近600家出版機構中,約有90%的出版社涉足于教輔出版領域,并依靠教輔出版生存和發展,其中也包括教材出版社。
“整個教輔領域中,規模化企業相對較少,民營教輔公司自然從一開始就面臨身份的不同,被區別對待。”一位民營出版商表示。
“除此之外,應需第三方組織來參與,對專業資料進行公開透明的評價,目前只有行政方與商家,中間仍舊有灰色的空間。這個問題太復雜了。”儲朝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