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大堂經理回鄉種起靈芝
曾經有一段時間,陳科被家里人視為“逆子”。當他辭去上海酒店大堂經理的工作,準備回到張家港楊舍鎮五新村“務農”的時候,母親葛玲芬的臉上掛不住了。“他不聽我的呀,就是不聽我,我急得不得了!我不要他做這個,不要他回家里來種田!”和江南許多經濟日益發達而年齡結構日益老化的村子一樣,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鄉鎮經濟對五新村的影響至今猶在。“村里能走出去的都出去了,要么讀書,要么打工當老板。”在葛玲芬看來,陳科的回歸無疑是非常沒出息的。況且,此前他在上海已經有了一份穩定而體面的工作。
大學里學的是市場營銷,陳科的第一份工作是賓館服務員。和許多迷茫的年輕人一樣,走出校門的陳科最初的想法,也僅僅是找個糊口的飯碗而已。及至后來,憑著努力,他做到了上海一家連鎖酒店的大堂經理。但就是這樣一份工作,讓陳科開始不安分起來。
陳科經常看到酒店的一些客戶拿著靈芝孢子粉作為禮品去送人,則讓他產生了最為原始的想法:“這個能賺錢!”躊躇了一段時間后,他下決心辭掉工作,種植靈芝。
而他的這個念頭也隨即遭遇了強烈“阻擊”。母親葛玲芬說:“我想他年紀還小了,肯定不行的。再說,要這么大的本錢,我們么就是種種田、上上班的,哪來這么多錢?要是虧了拿什么來還?”
想到就做,失敗了也沒什么,重新來過。或許,這就是年輕人最大的本錢。2009年,在沒有得到家人支持的情況下,陳科拿出了自己打工幾年的全部積蓄兩萬多元,開始在無錫學習靈芝種植技術。他從雜工開始做起,接種、收粉、包裝、銷售,每個環節都認真琢磨。也正因為這樣,他學得異常扎實。有空的時候,他還上網搜集資料,購買大量的書籍用以填補知識的缺乏。在此期間,從來沒有接觸過農活的他真正體驗到了農作的艱辛。“雖然我是從農村長大的,但從小就是讀書,沒機會下田。我的那些同齡人也都這樣,很少有會種田的。”陳科說,這就是農業面臨的現狀,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開農村,進入城市。“這讓我覺得,我現在做的這些事情更加有意義。為什么年輕人就不能回到田里呢?我就是要通過我自己來證明,在農村一樣大有可為!”
2010年3月,陳科回到了老家張家港楊舍鎮五新村。此時見他態度堅決,父母也開始支持。籌集了50萬元資金后,他承包了村里的三畝土地,購進了六千多個菌種,開始創業。第一年,即便在臺風、暴雨的影響下,還是成功收獲了80公斤孢子粉。同時為了確保孢子粉的純正品質,他專程到上海權威部門破壁、加工,并申請到了綠色無公害食品證書。當年他的孢子粉銷售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