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精心編排的虛假材料,使美國名校很難分辨中國考生的真實水平。
鼎盛時期,美國有三十多所高校向中國學生提供全額無條件獎學金,如今這個數字銳減為哈佛、耶魯、普林斯頓和麻省理工四所大學。
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為了尋找最高回報率,競爭參與者以犧牲道德、觸犯法則的代價,換取更大利益。中國學生和幫助中國學生的中介機構,都處在這樣一場“逐底競爭”中。
2012年秋季開學,美國一所“常春藤”大學大二學生唐哲驚訝地發現,和他一起入學的一位中國留學生神秘地消失了。
這位中國留學生來自中國西北,因為接近滿分的SAT成績、“漂亮得近乎完美”的履歷被這所大學錄取,他成為家鄉的明星,受到當地報紙熱烈追捧。
然而,在他入學之后,卻呈現出與漂亮的履歷截然相反的表現:一半以上學科成績不及格,其中包括作為基礎課的數學——而他的履歷上寫著,他曾是國家級數學競賽冠軍的獲得者。“基礎數學是一個即使成績平平的美國學生也能過的學科。”唐哲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學校隨即對他展開了調查。在國家級數學競賽的網站中,他們找不到他的名字。學校專程派人前往他所在的高中、當地教育局了解情況,但得到的回應均是“不提供成績”、“不予置評”。招生辦的工作人員只好打開檔案,對他進行了重新面試。
最終,這位留學生被“勸退”回中國。
留學中介已經成為中國考生進入美國名校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