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連跳三級 初一擬申請退學
10歲男童認為學校教育過于僵化,與父約定可休學不可中止學習
近日,在國內首個專為兒童設計的創作分享社區天空城兒童創作社區里,一位名叫馮邵一的十歲男孩發表一篇《申請書》稱,“我申請退學,我不想把我的理想葬送在這無聊的考試中”。文章不僅展現了這個10歲兒童對“理想”等問題的思考、同時也表達了他對學校各種僵化制度的不滿。他的表達隨即引發了天空城內小朋友、老師以及家長的關注及討論。
與以往的“憤世嫉俗者”不同,他并不排斥“萬惡”的高考制度,也并非不熱愛學習,但他所希望的是“更舒服、更自由地去讀書”。
在“虎媽”、“狼爸”的風潮過后,這次人們的關注直接指向學校教育的主體——兒童究竟想些什么、需要什么。“能不能讓我們的學校教育制度更加柔軟一些,為不同的孩子留下一些‘自由選擇空間’?”這是學校、家長和孩子需要共同思考和討論的。
緣起??“除了考試排名次,我們還剩下什么?”
“我的理想就是和心愛女孩一起生活,哪怕以砍柴、撿破爛為生。”“幾十年青春花在上學路上,最終只是找一份工資高一點兒的工作,有意義么?”“無數戰爭,多少血淚和家破人亡,哪種破壞不是有遠大理想的人干的?”“每天無非是上課、作業、考試、排名次,除了這些,我們還有什么?”這些看起來有些離經叛道的話語出自馮邵一的退學申請書,這篇文章里馮邵一談理想、談志向,并對“遠大理想抱有一種懷疑的態度。”
令人意外的是,馮邵一并不是一個老師眼中“壞孩子”,也并非一個憤世嫉俗之人。相反,他是一個標準的全面發展的“優等生”:他在小學因為成績優異連跳三級,年僅10歲已經讀初中一年級。在業余時間,他還做過主持人、拍過影視劇,早前在數學、鋼琴、書法等比賽中多次獲獎。他擅長寫作,被《成長周刊》聘為專欄小作家小記者。
“他想要的生活就是有時間練琴、繪畫,能夠觀察他喜歡的動物和昆蟲標本,能夠有時間爬山,在想學習的時候學習,累了的時候就可以休息”,馮邵一的父親馮銀剛告訴記者。而在采訪中,馮邵一更加直接地表達了他的不滿:“現在中學教育的終點都是高考,如果我能通過別的方式達到這個目標,為什么非得每天呆在學校里接受這種僵化的教育?”
在馮銀剛看來,“他的不快樂應該是從上初中開始的”,馮銀剛回憶,小學期間的馮邵一憑借自己的聰明“一本教材幾天就能看完,并且可以考個不錯的成績”,所以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并不多;而課外他參加了影視劇拍攝、繪畫、寫作等多種活動,“生活多彩、成績優異”。“但是上初中之后,學校的教學比較枯燥,大部分時間都是上課、做作業、考試、排名,孩子很不適應。而升學后的首次考試,馮邵一班級第9、年級100多位的排名也不能令孩子自己、老師和家長滿意,驟變的環境和心理落差都讓他感覺一下子難以適應。”馮銀剛表示。
此外,在馮銀剛看來,不同的教學方式也會影響孩子對學校的感知和認同感。“邵一小學階段老師的教學更溫和,也會鼓勵學生多參加辯論賽等一些課外活動,甚至給學生一些小甜頭以資鼓勵。”馮銀剛向記者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