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思州歷史文化樹立文化自覺自信
為推動岑鞏文化繁榮發展開創新局面
“全國首屆貴州·岑鞏陳圓圓吳三桂史跡研討會”工作綜述
陳圓圓吳三桂史跡研討會現場
清史專家考察陳圓圓墓
5月27日,歷時四天的“全國首屆貴州·岑鞏陳圓圓吳三桂史跡研討會”在黔東南州首府之地凱里勝利落下了帷幕,取得了圓滿成功,現將此次研討會開展的情況分析總結如下。
成果豐碩,在學術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5月25日至27日,由北京大學明清史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清史研究室發起,黔東南州人民政府、貴州省社會科學院主辦,黔東南州委宣傳部、岑鞏縣人民政府承辦的“全國首屆貴州·岑鞏陳圓圓吳三桂史跡研討會”在岑鞏縣召開。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北京社會科學院、貴州社會科學院、華東師范大學、云南大學等10余家單位的30余名專家學者以及黔東南州、岑鞏縣的40余名州縣領導專家學者云集該縣,就馬家寨發現的吳三桂后裔、陳圓圓墓和吳三桂墓等問題展開研討。新華社、新華文摘、光明日報、(香港)大公報、三聯書店、岳麓書社、貴州日報、貴州都市報、貴州民族報、貴陽晚報等10余家國內新聞媒體的16名資深記者參加了研討會。
300多年來,絕代美人陳圓圓歸宿何地?吳三桂埋葬何方?一直是清史懸案。早在1983年,岑鞏縣就傳出在馬家寨發現了陳圓圓墓,給清史研究者提供了新線索,但在較長時間內沒有得到有關專家的權威論證。
2010年7月10日至14日,以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委員、人物傳記組副組長李治亭研究員為組長,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導、明清研究中心主任徐凱,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教授、博導王政堯,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員滕紹箴,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博導李世愉等幾位專家為成員的專家組對馬家寨等地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學術考察。
通過考察,專家們掌握了大量有重要價值的證據,結合史實和以往的研究成果,通過分析比對得出了結論:一是馬家寨的吳氏族人就是吳三桂的遺脈;二是絕代佳人陳圓圓香魂歸隱馬家寨可以肯定,基本確定吳氏家史秘傳人指認的“聶氏”墓就是陳圓圓墓。
同年12月,李治亭、滕紹箴等專家再次來到馬家寨,考證發現了吳三桂的墓地。
北京清史專家們的考證成果相繼在國內專業學術刊物上發表后,在學術界引起了強烈震動。
為了使上述考證成果取得全國性的認定,在北京大學明清史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清史研究室、黔東南州人民政府、貴州省社會科學院、黔東南州委宣傳部、岑鞏縣人民政府等單位的領導和專家學者的共同推動下,舉辦了此次研討會。
本屆研討會,不討論陳圓圓、吳三桂、吳應麒等人的功過是非,而是通過考察其墓葬、碑文,并調研吳氏家族史,展開學術討論,達成學術共識。
本著以上原則,25日,會議在聽取馬家寨陳圓圓墓第一發現人黃透松、馬家寨吳氏后裔第十一代秘傳人吳永鵬及甕安縣吳世璠后人吳昭意、來自大樹林村的陳精明和清史專家滕紹箴等5位同志的專題發言后,又深入馬家寨,對陳圓圓墓、吳三桂墓及其后裔之墓、吳氏家族史等進行了實地考察調研;26日,會議進行分組討論,與會專家就上述問題各抒己見,深入交換了意見,基本達成了共識,取得了以下三項成果。
第一、馬家寨吳氏族人確系吳三桂后裔。吳應麒非吳三桂之侄,而是吳三桂之子。吳應麒在吳三桂兵敗之時,護送陳圓圓等人躲避到云貴交界地帶,戰敗之后,決意不回昆明,而是悄悄來到岑鞏縣,就此安身隱蔽。為保密起見,吳應麒改名為“吳啟華”。
第二、陳圓圓最后的歸隱地在馬家寨。陳圓圓不僅成功地保住了自己,也保護了吳三桂的余脈并得以繁衍至今。陳圓圓墓碑碑文“故先妣吳門聶氏之墓位席”經深入解讀,“吳門聶氏”指的就是陳圓圓。這一說法也得到了確認。
第三、吳三桂墓在馬家寨可以確認。通過對吳三桂墓碑碑文的詳細考察分析,確認其碑文為“受皇恩頤養一次八十五歲吳公號碩甫墓”。據滕紹箴教授考釋,其中,“受皇恩頤養”指的是“受皇天之恩眷顧,頤養天年”;“一次”指的是大周太祖高皇帝,暗指創業之主,因為康熙十七年(1678)十一月,吳三桂之孫吳世璠在云南昆明即位時,追認吳三桂為大周太祖高皇帝;“八十五歲”指的是吳三桂卒于康熙十七年八月十五;“碩甫”為吳三桂的字。由于碑文“碩甫”二字風化嚴重,字跡嚴重模糊,有的專家對此提出異議,認為確定墓主是吳三桂還需要作進一步考證。
在以上3個重大問題上,學者們認為馬家寨存在的證據較為充分,基本達成了共識,但他們認為吳三桂墓的認定還需進一步挖掘史料進行論證。與會學者給予本次研討會高度評價,一致認為,此次研討會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在陳圓圓吳三桂史跡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