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黔在線訊 天氣逐漸變暖的5月,在雷山縣西江千戶苗寨,前來體驗獨特苗族文化風情的游客絡繹不絕。來自北京的張麗一家就是慕名而來。她說:“早就聽說西江千戶苗寨厚重的民風民俗、苗族歌舞、農耕文化和古老吊腳樓建筑群,我們提前了1個月在網上預訂了吃住,果然不虛此行。”
西江苗寨今年一季度接待游客38.08萬人次,平均每天接待游客3600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66億元,較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81.8%和472.04%。
西江是我省鄉村旅游發展的“代表作”之一。
都勻市王司鎮苗族自然村寨——格多苗寨,當地濃郁的民俗風情和美麗的自然風光吸引著四方游客。
2011年,我省鄉村旅游共接待游客5605.5萬人,占全省旅游接待總人數的32.9%;實現旅游收入221.4億元,占全省旅游總收入的15.5 %;帶動解決了農村就業105萬人,通過旅游業受益群眾在300萬人以上。“十一五”期間共有42萬貧困人口通過鄉村旅游實現脫貧或致富。鄉村旅游,已成為我省旅游“攬金”的重要增長極。
成果:“貴州模式”的世界認可
目前,鄉村旅游作為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新興業態,在全省得到蓬勃發展。
“保護一方山水、傳承一方文化、造福一方百姓、推動一方發展”,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秘書長弗朗西斯科·弗朗加利在第六屆貴州省旅游產業發展大會上,坦言貴州鄉村旅游的成功。鄉村旅游的“貴州模式”,得到了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的高度認可,已成為世界旅游組織的重要觀測點。
根據我省旅游資源廣泛分布于農村地區、貧困山區、民族地區的特點,發展鄉村旅游成為農民增收致富途徑、農村脫貧奔小康的新引擎,堅持“政府主導、特色引領、農旅互動、產業融合”,鄉村旅游從點上探索到面上鋪開,帶來了山鄉巨變。
從2006年開始,我省在9個市州輪流舉行每年一屆的貴州旅發大會。已舉辦過貴州旅發大會的安順、黔南、黔東南、遵義、銅仁、黔西南、畢節,在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建設、接待能力建設和旅游產業發展等方面均實現“提速五年”。
現已成功打造貴定音寨等以田園風光為主的鄉村觀光型產品,余慶“四在農家”等以農事體驗為主的鄉村體驗型產品,遵義桐梓等以體驗度假為主的休閑型產品,雷山西江苗寨等以民俗活動為主的鄉村風情型產品。2011年,貴州開陽十里畫廊鄉村旅游景區被農業部、國家旅游局評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