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國勝:創業帶富,回報鄉親
岑鞏縣羊橋鄉是貴州省100個重點扶貧鄉鎮之一,而蓑衣村又是該鄉遠近聞名的貧困村。支部書記舒國勝,養豬以年創12萬元的速度,短短7年時間,從1萬元起家如今資產過100萬元,于是筆者對舒國勝進行深度采訪。
只因窮困 所以養豬
“抬頭一線天,低頭十里溝,人均兩分地,貧困天注定;吃的紅苕根,喝的野菜湯,男子打光棍,姑娘遠嫁百里郎……”
蓑衣村至今一直唱著這支歌謠。
時間推移到7年前,蓑衣村人極度貧窮,而舒國勝心中的致富之火卻始終燭照著蓑衣村。聽說鄉政府有一批扶貧項目,于是舒國勝就弄得扶貧項目8頭母豬仔,分給幾戶農戶。
由于蓑衣村人很少見世面,就是趕鄉場,也要翻山越嶺30多里才能趕一趟鄉場。樸素之色就成了蓑衣村人的底色。
蓑衣村土地少,人均耕地0.24畝,全是扁沙地,祖輩都是靠栽紅苕度日的,年歲不好的時候,連吃紅苕都是一種奢望,先輩都說貧窮是天注定的。
蓑衣村在此之前,零星的也外出一些人。打拼并沒帶來財富,甚至還有幾個人一直沒有回來,想必也落魄不堪。
帶著種種顧慮,蓑衣村領到母豬仔的幾戶農戶便把養了一段時間的母豬仔,退給了舒國勝,以免債臺高足。
舒國勝得到8頭母豬仔,開始了他風雨兼程的致富夢!
打破神話 養豬發財
貧窮不是天注定,舒國勝歷來都反對祖輩的神話。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