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王書祥,其貌不揚,雖已經年過半百,但仍神采奕奕。
王書祥曾經是一位農村道士,也曾外出打工,如今,他與藍莓結下了不解之緣,成為了麻江縣遠近聞名的“藍莓種植大戶”。
王書祥的致富路一波三折。
1981年,王書祥高中畢業,此時,盡管包田到戶解決了溫飽,但為了口袋里有現金,王書祥成了一名農村道士,看風水,做法事。結婚生子后,王書祥又隨打工大潮外出學習了建筑和木工,拉起自己的隊伍承包工程。可是,由于工程款結算難,他最終不得不放棄,不得已又回家照顧老人孩子,重新當起了農民,用自家的田土和租來的20多畝地,全寨第一個種上了烤煙。王書祥的烤煙種得好,縣里專門開了現場會表彰,由此推動了該村烤煙的快速發展。
隨后,王書祥當了幾年煙草公司烤煙技術指導員和收購主檢員,由于需要照顧家中老小等種種原因,再次回家務農。
長期在外打拼和務農的實踐經驗告訴他,不管做什么必須要有一定規模,田土有限,他就向荒山要地來規模發展。下定決心租了150畝荒山,建一個2-3萬羽的蛋雞養殖場,不曾想百年不遇的雪凝災害讓他虧損嚴重,養雞場無法再辦下去。
恰逢此時,政府號召種植藍莓,外地也有幾家公司在當地投資種植藍莓,他便在網上和資料上看了許多介紹,藍莓是水果之王,有許多食療保健功效,聯合國糧農組織把它列為健康食品,世界衛生組織也把它推薦為保健食品。同時與在廣東、上海打工的朋友聯系,他們看了超市售價后很驚喜地告訴他,市場價格很貴,一小盒(125克)售40元,就怕種不出來,同時他又與在麻江種植藍莓的公司聯系,公司承諾他種出的藍莓市場價格高時他可以按市場收購價賣給公司,也可以自行銷售,市場價格低時,公司負責保底價收購。吃了定心丸,他在2008年春,按有機藍莓種植要求干了起來,并在果園中養了牛、蜜蜂等,形成了種植養殖配套的循環模式。2010年首次結果,就收入10多萬元,2011年在百年不遇的干旱情況下,仍收入20多萬元,他的果園因全部施用農家肥,不打農藥,產品質量好,供不應求。在他的示范帶領下,許多農戶都種植了藍莓,并成立了宣威鎮藍莓協會,他任首屆會長。他的果園每年可解決10余名留守婦女長期就業,人均收入在6000元以上,讓這些留守婦女既耕種了自家的農田,又照顧了家中的老小。
由于他對藍莓的喜愛,每天都在觀察記錄著藍莓的生長變化,摸索總結出了一套實用的經驗,許多公司和種植戶都到他的果園參觀學習,他都毫無保留地向大家傳授,深受種植戶的稱贊,并經常請他給予技術指導,丹寨縣政府還聘他為該縣藍莓產業發展專家。他高興地告訴我們,今年7月21日在麻江舉辦黔東南州首屆藍莓節之時,他的果園有機藍莓證書也將頒發。望著青翠欲滴的滿園藍莓,他感慨地說:“干了一輩子,終于找到了自己最喜愛的行業—藍莓,留住了青山綠,又把健康快樂奉獻給社會”。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