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歲本該是大學畢業的年齡,但對24歲的農民工冉登富來說,大學路才剛剛起步。這位來自貴州貧困山區的侗家小伙,曾兩度考上大學,卻為弟弟讓出了自己的大學夢;他在打工期間,依然不言放棄,直到今年以縣理科第一名的成績考入“211”重點大學。在磨難面前,他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帶他飛,給他希望,終于看到夢想之花都開放。
“我終于實現了自己的大學夢。”冉登富說,這個戴著眼鏡、身材瘦小的年輕人一臉靦腆。他出生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縣長吉鄉赤瓦村,父母都在家務農,只有小學文化。盡管一家人只能在簡陋的木房中度日,母親還體弱多病,但父母用盡全力送冉登富和弟弟上學,希望有朝一日他們能用知識改變命運。
2008年夏天,冉登富被青海民族學院錄取。但4000元的學費、母親的醫藥費、弟弟讀高中的學費,成為冉登富求學路上的“攔路虎”。收到錄取通知書后,他連續5天四處奔走,向親戚、鄰居借錢,但最后僅籌到1080元。前思后想,冉登富悄悄撕掉了錄取通知書,然后向父親謊稱錄取通知書遺失了。
為生活所迫的冉登富開始在三穗縣的一家小飯館打工。經不住父親的苦勸,他開始復讀。為了賺取復讀費用,他每晚12點后才回寢室休息,第二天一大早起床上課。由于長期營養不良、睡眠不足,20歲的冉登富經常頭暈。高考結束后,他就病倒了。
住院期間,得知自己的分數超出了二本線,他卻開心不起來,因為他知道,這次住院已經讓一貧如洗的家庭雪上加霜,他不愿看到母親的眼淚、不愿聽到父親的嘆息,“而且明年弟弟也要參加高考。我是哥哥,應該減輕家庭負擔,多掙點錢給弟弟讀大學。”于是,他收拾好行囊,遠赴浙江溫州,開始了長達3年的打工生涯。
這期間,冉登富到工廠里做過流水作業工,干過酒店服務員,發過傳單,推銷過飲料、礦泉水,也賣過電腦。最后一個工作是在一所培訓機構打工,這段經歷讓他意識到知識是如此的重要,“周圍的同事都是大學生,想讀書的愿望變得更加強烈。”
通過同學他打聽到,如今讀大學有生源地助學貸款、各種獎學金,學費不再是問題。而且弟弟也已考入武漢工程學院讀書,并且獲得學校的全額獎學金。
從未熄滅的“大學夢”再一次燃燒。他把參加2012年高考的想法告訴了曾經的高中班主任黃多智。黃老師十分支持,還拿出部分工資資助他。2011年11月,冉登富在打工3年后,重返母校三穗民族高級中學做考前沖刺復習,準備人生的第三次高考。
“有時候做夢都在做短文改錯。”冉登富說,這半年來,他每天5點半就起床開始一天忙碌而有計劃的復習,晚自習結束后還要跟同學一起做數學和理綜題,直到晚上11點半。每當看不進書時,他就把做英語短文改錯當成休息,“改對了感覺很愉快,學習勁兒就回來了。”冉登富笑著說,“為了自己多年的大學夢,更為了那些一直關心鼓勵支持自己求學的老師和父老鄉親,再難也要堅持。”
2012年7月,冉登富以三穗縣理科狀元的成績為自己的第三次高考畫上了圓滿的句號。而他在坎坷求學路上的堅持和勇氣,感動了許多人。在貴州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幫助下,冉登富被納入“國酒茅臺·國之棟梁”計劃的助學對象,獲得了5000元的資助,并獲得了暑假期間免費學習計算機基礎技術的機會。
“在電腦上打字特別慢,我要珍惜這次學習的機會,趕快熟練起來。”冉登富說,步入美麗的大學校園并不是夢想的終點,他將在人生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