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鞏縣交通運輸局局長呂南海“6·29”搶險救災側記
“災情就是命令!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搶險救災是義不容辭的責任。”7月12日,在采訪黔東南州岑鞏縣交通運輸局局長呂南海時,透過他那樸實無華的言語和黝黑的臉龐,看到了交通運輸系統一名基層干部的堅毅和剛強。
面對岑鞏縣思旸鎮發生的“6·29”山體滑坡自然災害,這位45歲的侗家漢子,臨危不亂,用智慧引導一個村寨8戶32名群眾脫險,無一人傷亡;在搶險救災中,他又奮勇當先,堅守一線為災民排憂解難,確保通往災區的運輸物資車輛安全暢通。
岑鞏縣政協副主席、思旸鎮黨委書記楊瓊感觸地說:“呂南海局長是我們的大功臣,不僅救了一個村寨群眾的生命,而且為搶險救災立下汗馬功勞。”
危急關頭,智引群眾脫險
6月29日凌晨6時20分左右,呂南海和往常一樣從縣城跑步進入思旸鎮大榕村甘家寨去鍛煉身體(兩地相距約2公里),并檢查農村公路養護。當他路過甘家寨時,看到思旸鎮大榕村新龍組68歲的劉春芳迎面跑來。老人告訴他前面公路出現松軟、坡下河床有點變形。呂南海立即意識到可能會出現滑坡地質災害,第一感覺就是要立即通知村民逃離現場。
“大家趕緊出來,要垮坡了。”情急之下,呂南海對著居住在半山腰的甘龍根、甘學國等幾位村民大聲喊話。此時,不遠處的山坡上響起嘩嘩啦啦的響聲,有一股涼颼颼的風迎面撲來,一些樹木隨風倒下。“要垮坡了,大家趕緊離開——”又一陣大喊之后,許多村民聽到叫喊聲紛紛從寨子里跑了出來。呂南海毫不猶豫地引導村民往安全地段撤離。所有的村民剛離開寨子,就聽見轟隆一陣巨響,新龍組消失在滑落的坡體之中……
此時,呂南海用手機及時向縣里面和思旸鎮報告了災情。
災情發生后不久,外出放牛的楊小妹第一個要進寨返家搬東西,呂南海一把拉住了她說:“不要去,那里不安全,有生命危險!”在他全力勸說下,村民們都放棄了搶回財物的念頭。
隨后,呂南海站在滑坡山體對面的山上查看災情,及時詢問有沒有人員傷亡,清點寨子里的人數。受災群眾甘學國感激地說:“要是沒有呂局長的大聲呼喊搭救,我們可能早已深埋在泥土里了。”
呂南海一直堅守在受災現場。他一邊維護秩序,一邊做群眾思想工作,不讓群眾靠近危險區域,直至救援隊伍趕到,他提起的一顆心才放了下來。
搶險救災,甘為災民排憂
災情發生后,黔東南州、岑鞏縣迅速啟動了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各級各部門主要領導奔赴現場。據相關部門統計,此次地質災害滑坡規模約1200萬立方米,共造成70戶312名群眾直接受災,其中民房垮塌損壞9棟,涉及農民8戶32人,損毀公路9.8公里,損壞河堤800米,林地損失45畝,農作物受災1260畝,直接經濟損失近1000萬元,沒有發生人員傷亡。滑坡石方造成坡底禾山溪形成堰塞湖,滑坡體長度約400米,其中堰塞體高約25米,底部約100米,頂部約60米,平均厚度約80米,小溪水流量為0.4立方米/秒,堰塞湖蓄水量已達5萬立方米。如果不及時安全排洪,蓄水量可達150萬立方米,將會使大榕、馬坡、銅鼓田三個村348戶1020人受到影響。如果堰塞湖擴大,造成堰塞壩崩潰,會淹沒下游大榕村螞蝗坳組和鎮遠縣羊坪鎮燕子巖村45戶215人,沖垮滬昆高速公路貴州境玉屏至凱里高速公路禾山溪大橋,造成高速公路中斷,淹沒岑鞏縣新興城區部分和鎮遠縣羊坪鎮大部分,損失不可估量。
為使堰塞湖及時疏通引流,呂南海在救災現場帳篷里立即主持召開了岑鞏縣交通運輸局領導班子成員及相關人員會議,就交通運輸系統搶險救災等工作進行動員和安排布置,號召全縣交通運輸系統廣大干部職工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全力以赴參加搶險救災工作,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刻,發揚“不怕苦、不怕累,招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精神,以實際行動積極參與搶險救災。呂南海以身作則、親臨一線,靠前指揮,做到哪里有災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嚴格規定值班紀律,安排8名黨員干部到施工現場和臨時指揮部24小時輪流值班,自己親自參與,做到政令暢通,措施有力。
岑鞏縣交通運輸副局長吳令介紹,呂南海局長從“6.29”山體滑坡地質災害事故發生后,連續三天三夜沒有合過眼,一直堅守在一線,組織交通部門投入搶險救災工作,確保通往災區的運輸物資車輛的安全暢通,為堰塞湖引流、泄洪成功贏得了寶貴時間。
在搶險救災現場,呂南海看到一些搶險隊員在泥濘中沒有水鞋,立即組織人員將價值3500元的50雙長筒水鞋送到這些隊員手中。為確保災民安置點住房的住戶安全,需拓寬公路并增設安保設施。接到現場指揮部命令后,呂南海立即組織技術人員,調集了挖掘機1臺、裝載車1臺,從7月4日上午10時20分起直至20時,頭頂烈日,冒著酷暑,現場指揮,挖運土石方150立方米,擴寬公路80余米、平整路面640余米,投入資金10萬余元,增設安保工程,迅速排除了災民住宿區的安全隱患。
堅定信念,構筑“精神高地”
呂南海是岑鞏縣第十四屆人大代表,他在日常的工作中牢記人民的重托,恪盡代表的職責,想群眾所想,解群眾所盼,積極為貧困農村地區辦實事,為困難村寨、困難群眾獻愛心。
思旸鎮磨寨村老房子、方院、沖頂等三個村民組有一段2公里的通組公路由于維修物資緊缺,遲遲難以修建。為了解決群眾的“行路難”問題,2009年10月,呂南海帶隊來到磨寨村調研,及時為該村解決了20噸水泥,村民們最后把這條路取名為“愛心路”。這些年來,呂南海在思旸鎮采取立項、籌資、捐款等形式,資助修建通組“愛心路”10余條近20公里,解決水泥300余噸,解決5000余群眾的行路難問題。此外,岑鞏縣交通運輸局相繼與水尾鎮長沖村、長坪村結成扶貧聯系點,并結成“一對一”扶貧對象。呂南海向幫扶聯系點投資15萬元,扶持10個特困戶和8個貧困戶,幫助扶貧聯系村修建村組公路20公里,籌集資金和物資對扶貧聯系點如水尾鎮長沖村等村的14戶計劃生育“獨生子女戶”和4戶“雙女結扎戶”開展定點幫扶。
從“十一五”以來,呂南海帶領岑鞏縣交通運輸局一班人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機遇,以“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為目標,在全縣建立起“一橫三縱兩連線”為主體的公路網絡骨架,為廣大群眾修通了一條條致富之路。如今,岑鞏縣11個鄉鎮通了瀝青(水泥)路、129個村通了公路,已提前實現了百分之百的鄉鎮通瀝青(水泥)路、百分之百的行政村通公路的“雙百”目標。
有一種付出叫執著,有一種執著叫收獲。無論是危急關頭,還是平時工作中,呂南海心系民生,以自身的實際行動詮釋了貴州交通人奮力沖出“經濟洼地”、構筑“精神高地”的內涵。
萬眾一心,眾志成城。
岑鞏縣交通運輸部門投入搶險救災工作,確保通往災區的運輸物資車輛的安全暢通,為堰塞湖引流、泄洪成功贏得了寶貴時間。
岑鞏縣交通運輸局局長呂南海介紹災情發生時的情況。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