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語十八大)苗鄉侗寨的“百姓心語”
新華網貴陽10月2日電(記者王橙澄、楊洪濤)中秋、國慶雙節來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西江“千戶苗寨”,再次迎來全國各地潮水般的游客。苗家姑娘清脆的敬酒歌伴著歡快的蘆笙曲,飛出吊腳樓,回蕩在大山里。
“這些年日子越來越紅火,是因為有了好政策。”西江苗寨“阿濃苗家”民族特色飯莊女主人阿濃說。
阿濃是西江苗寨的一位普通苗族婦女。2007年,在遍嘗輾轉打工的艱辛后,她決定返鄉創業,向信用社貸款20萬元,加上自有資金,辦起了以自己苗名命名的民族特色飯莊。
西江苗寨已有2000多年歷史,全寨1200多戶、5600余人,完整地保留了苗族原生態文化和傳統建筑,被譽為“苗族的建筑博物館和民俗博物館”,是研究苗族歷史與文化的“活化石”。
改革開放打開了貴州的山門,黔東南優美的自然風光、濃郁的民族風情逐步為世界所關注,古老的西江苗寨名氣越來越大,游客紛至沓來,“阿濃苗家”也成為當地有名的“農家樂”。
說起過去的日子,阿濃就一個字:“窮”。現在,每年40多萬元的純收入,讓阿濃一家過上了富裕的日子。“我家早就小康了。”阿濃說,信用社的貸款一年就還清了,家里買了轎車,“阿濃苗家”飯莊還解決了30多個村民就業。
在黎平縣的群山中,坐落著畫卷般的肇興侗寨,它曾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六大古鎮古村之一。
肇興侗寨藏在大山深處,由于過去交通不便,這里完好保存了原生態民族文化。但是,巍巍群山也阻礙了當地經濟發展和群眾脫貧致富。
2007年,國家決定在這個沒有國道經過的地方修建高速公路。2011年,廈蓉高速貴州段全線貫通,從省會貴陽到達肇興,車程比過去的10余個小時縮短了一半。同時,高速路沿線7個經濟發展較為滯后的少數民族縣與貴陽、桂林、廣州等重要經濟節點緊密相連。
大山中的苗鄉侗寨成為民族文化旅游勝地。據統計,今年1—8月,黔東南州共接待游客2600多萬人次,旅游總收入260多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2%和174%。其中接待入境游客超過10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32%。
交通條件的改善,為苗鄉侗寨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讓越來越多的農民嘗到了甜頭,麻江藍莓、從江香豬、施秉太子參、雷公山銀球茶……一批山溝里的“土特產”走向全國市場,成為叫得響的“品牌”。
“去年我種了20畝萵筍,一年收入10多萬元。”麻江縣栗木村村民羅開華說。栗木村黨支部書記陳高明告訴記者:“發展特色農業后,同是一畝地,產值多兩倍。”如今,反季節蔬菜已帶動周邊4個村1萬多村民走上增收致富路。
“十一五”以來,黔東南州圍繞“農業增效、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目標,加大特色農業生產力度,擴大特色農產品種植范圍,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3000元。
苗鄉侗寨的民生事業也得到全面發展。目前,黔東南州實現基本醫療保險全覆蓋,建立了覆蓋城鄉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全面實現城鄉九年免費義務教育,投入農村危房改造資金50多億元,18萬戶農戶住進安全溫暖的新居……
對黨的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大山深處的苗族侗族同胞充滿期待。阿濃說:“全國各民族兄弟姐妹都有著共同的美好期盼,相信明天會更好。”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