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這幾天天睛,趕快抓緊翻地、起壟,實施優質油菜育苗……”近日,岑鞏縣注溪鄉衙院村委會主任田世松一邊發放《天氣預報》,一邊對著田野里的群眾說。這也是該縣140余名氣象信息員深入田間地頭服務秋種的一個縮影。
為促進農民增收,切實服務好秋種工作,9月中旬,該縣召開秋冬季農業生產會議后,縣氣象部門把重心轉向秋種的服務工作,一是在全縣11個鄉鎮建設區域自動觀測站,實時監控全縣氣象要素,把氣象和農經網信息服務納入鄉、村便民利民服務站(點);二是在全縣129個村落實了農村氣象信息員140余名,明確了具體工作職責,及時為秋種提供氣象信息服務;三是利用手機平臺,及時為農戶發布氣象信息,通過電視、傳真、網絡、電子顯示屏、氣象信息員等渠道發布預警信號,為群眾提供及時快捷的氣象服務;四是為滿足廣大群眾對氣象信息的需求,氣象部門在客樓鄉設立了一個氣象為農服務試點,每逢該鄉趕集日,在街上固定設點發放一場天氣預報。
“現在的農戶高度重視氣象信息,秋種也一樣,有計劃才不白忙活,時下,個別地方開始實施油菜育苗。”據該縣龍田鎮代店村黨支部書記、氣象信息員歐家輝介紹,“代店村每年種植優質油菜500余畝,一般情況下群眾可創收50余萬元。”近期正是秋種的關鍵時刻,該縣氣象部門積極與農業部門配合,制作《降溫降雨氣象信息》和《秋種專題預報》發送到140余名氣象信息員手中,由氣象信息員深入田間地頭為群眾提供服務,為農民增產增收打下堅實的基礎。(劉詩韜 張能秋)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