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點三:問
10月27日,筆者走進凱里110千伏青山變電站35千伏青鴨線秋檢工地現場,完全沒有想象中人員噪雜和設備、工具亂丟亂放的雜亂景象,整潔有序的施工現場讓人眼前一亮。各種防護設備無時不讓筆者感受到“安全”二字的存在。
“安全帽下顎帶要系緊了。”“工具材料不準亂丟,必須用繩索傳遞……”筆者看到正在現場糾察的凱里供電局安監部糾察隊糾察員張儀軍不時地提醒著作業中檢修人員。“張師傅,有你在大家伙干活都安全了。”筆者話語中帶著贊許。“呵呵,我要求得嚴些才能有大家伙兒的安全保障呀。”張儀軍說:“在工地上,我只要發現問題,立馬就得說。安全意識大家都有,誰不想平平安安的?你多去提醒幾遍,留下的印象深刻了,可能就會少出問題。”
“秋檢工作往往是多部門、多工種同時作業,施工人員多、組織難度大,稍有疏忽,就容易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為此,我們局建立了“局領導-安監部-糾察隊-縣局(供電所)-安全員”電網安全管理“五級控制”模式及安全監督機制,全力確保施工安全。”安全監察部龍本焱專責介紹道。
施工現場管理,看著是個粗放活,其實很細致,大到大型施工設備,小到一根電線一把錘子,都在安監糾察人員操心的范圍里。“‘細節決定成敗’。很多安全隱患,都是隱藏在一些不起眼的小地方。”張儀軍說,一名合格的安全管理者可不只是戴著安全帽,隨便在工地晃悠下就可以回辦公室喝茶了。生產現場是員工作業的場所,而現場環境變化大,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最容易出現違章,因此現場最需要安監糾察人員監督,及時糾正不良習慣性違章行為。
“以前看到安監糾察人員到現場心里就緊張,總感覺是來找茬的。現在是真正體會到了安監工作對我們一線人員的重要性。”該局輸電管理所檢修班的劉小春師傅由衷地感嘆。
亮點四:切
10月29日,在凱里供電局變電管理所檢修部門倉庫的一個角落里,靜靜地躺著幾個麻袋,袋子里裝滿了東西,鼓鼓的。當筆者詢問里面裝的啥東西時,變電管理所檢修部門高壓檢修班班長朱凡,卻沖筆者神秘地一笑,“這是個秘密。”
而朱凡所謂的“秘密”,其實就是幾麻袋舊螺絲螺帽。據朱凡介紹,為落實貴州電網公司降本增效專項行動要求,他們在更換變電站變壓器、開關柜等設備時,要求班組人員不得隨意丟棄拆卸下來的舊螺栓、螺帽等零配件,工作結束后及時進行收集、整理,對能回收利用的裝袋保存,留待以后再利用。“舊螺絲經過處理后,和新的一樣用。僅此一項,就能為我局節約經費好幾千塊錢呢。”朱凡說。
除此之外,該局在秋檢上還有許多降本增效的“秘密”,該局將提高強化技改大修全過程管理,科學規劃檢修安排,建立聯合檢修機制;合理編制檢修停電計劃,開展多專業、多工種聯合作業;嚴格設備退役管理,加強退運設備的鑒定,最大限度發揮資產效益等,不斷提高設備健康水平,確保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
另外,在110千伏鴨塘變的設備檢修現場附近,檢修人員李平手中拿的本子引起了筆者的興趣,只見他一邊查看一邊在上面畫著些什么。筆者上前一看,原來是南方電網公司編制的《110千伏變電站標準作業指導書》,內容涉及工作任務、準備工器具、備品備件、危險點分析及安全控制措施等等,可謂“包羅萬象”。李平告訴筆者:“別小看這張小小的作業卡,對于我們來說還是一張 “護身符”,為的就是保障安全檢修、高質量的完成任務。檢修工作重在細節呀!”
“如果把調度部門看作是凱里電網的大腦,那么一座座變電站、一條條輸配電線路就是她的堅強骨架和血肉,遍布城鄉的低壓線路就象‘毛細血管’,我們的秋檢工作就是要通過對電網‘望、聞、問、切’,把各類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不斷提升電網健康水平。”這是凱里供電局分管負責人對秋檢工作形象化的表述。(石冰)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