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再柳在政府花園里除雜草
楊從茂夫妻倆工作5年來,每天都是穿著普通服裝,戴上一對發黃的手套,晴天一雙解放鞋,雨天一雙水膠鞋,清早6時左右,他們就準時出門,開始一天的勞碌。他們夫婦倆的清掃圍和垃圾裝運是鐘靈村至寨稿村300多米長的主街道及鐘靈鄉政府的室外衛生區域等。
楊從茂、楊再柳是錦屏縣鐘靈鄉鐘靈村的一戶貧困家庭,2007年,楊從茂當上了鐘靈鄉第一位農村環衛工,月工資400元。
工資帶給楊從茂的是沉甸甸的責任。“領了政府的錢,就得負責任,清掃垃圾一點都不能馬虎,有時候我忙不過來,就喊我的老伴來幫忙,哪怕是農忙時節都來幫我一把,或是掃垃圾,或是和我一起把裝滿垃圾的手推車往垃圾填埋場推去,遇到天雨路滑,一不小心就會人倒車翻,弄得滿身爛泥、垃圾滿地。””楊從茂說。他的妻子楊再柳就自然成了一名編外的清潔工,當地村民戲稱她是村子里的“女雷鋒“。
近些年來,鄉村領導看到垃圾在逐年增多。2010年,鄉村決定增加一名清潔工,鄉村領導就把這份臟累活交給了楊再柳,她二話沒說,樂意擔當了這份責任,月工資增加到800元。就這樣他兩口子誰也不責怪誰了,每天早出晚歸,風雨無阻,默默地奉獻著,一年365天不歇息。
楊再柳在在清掃垃圾
年近60歲的楊從茂、楊再柳夫婦日漸力不從心,垃圾要靠人力從原地轉運到4里開外的填埋場,必須經過一段狹窄陡峭不平的泥土路,特別是遇到雨天就成大問題了,怎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成了他們夫妻倆的一大心病。今年春節夫妻倆商量,“你以前開過拖拉機,干脆借點錢買臺拖拉機來拉垃圾好嗎?”楊再柳搶先說。夫妻倆一拍即合,春節剛過,他們便把家里多年來省吃撿用下來的14000元加上跟幾個親戚借來的10000元買來了一臺拖拉機,從此以后,夫妻倆就天天伴著隆隆的機聲上班了,大大減輕了他們的體力勞動。“左鄰右舍和親戚朋友都說我們傻,花那么多錢買車來為大家拖垃圾,人家有拖拉機的只要做7天的活路就可以得到你們一個月的工資了,你們做那活又臟又累,不知道你們投的是哪樣?”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