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低碳綠色循環工業,不給自然生態帶來太大壓力
當前,國家有關部門已經全面啟動“黔中經濟區發展規劃”,作為重要組成部分,凱里市將以怎樣的姿態融入黔中經濟區?
對此,凱里市長洪金洲表示,凱里市將以全局胸懷和戰略思維來審視發展,自覺把自身發展放在建設黔中經濟區的大背景下來思考,以更高的層次、更高的標準、更高的要求加快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在此過程中,凱里市將著力突出特色工業、旅游業等區域優勢,加快實現“大凱里”經濟圈建設,形成與貴陽互為補充、互為市場、相互促進的良性發展格局,推進黔中經濟區一體化發展。
由于凱里市是苗疆腹地,自然環境優美。有人擔心凱里市發展工業將對生態環境造成巨大壓力。洪金洲說,凱里市發展的“差距在工業,潛力在工業,希望在工業”,工業化是任何一個地區都不可能逾越的階段。從世界來看,越是工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生態越是優美。凱里市將借鑒和吸收先進經驗,大力發展低碳綠色循環工業,不會給凱里市自然生態帶來太大的壓力。
凱里市工業發展將側重于電力、鋁及鋁化工、煤及煤化工、森工等循環經濟和民族旅游商品等生態經濟產業。為此,凱里市將以爐山循環經濟區為平臺,以凱里經濟開發區(西區)為依托,加快實施工業企業“退二進三”,將城區高耗能、有污染的工業企業搬遷到爐山循環經濟區和凱里經濟開發區(西區)進行技術改造、產業升級和提速發展。同時,對進入園區的工業企業全面實施技術改造和嚴格執行環保“三同時”制度,真正實現循環工業運行模式。
洪金洲說,要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取得應有的地位,關鍵并不在于擁有多少資源,而在于能夠整合多少資源。黔中經濟區要想盡快成為在全國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經濟區域,采取超常規的政策和措施,整合區域內外的各種發展資源,通過大力發展產業集群來形成強大的合力,十分關鍵。
依據凱里描繪的生態文明城市藍圖,到2015年,凱里市城區綠化覆蓋率將達到45%以上,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2平方米以上,空氣污染指數≤100的天數每年達到300天以上,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0%以上,公眾對環境滿意率達到80%以上,實現“城市環境舒適優美、經濟結構更趨合理、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民族文化紛呈多彩、生態觀念顯著增強、鄉村生態良好生活文明”六大目標。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