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9日 陰 戴順智
29日上午9時,我乘坐凱里市文聯何主席的汽車專程去苗寨擺底村看《苗寨擺底鼓藏節(jié)斗牛大賽》。陪同的還有文聯的楊主席、凱里電臺攝影協會沈主席。
楊主席是苗族人,鄉(xiāng)政干部出身,對黔東南少數民族民俗民風如數家珍。他告訴我們鼓藏節(jié)是擺底苗族祖先訂下的的祭祖慶典活動,每十三年才一次,是擺底村的重大節(jié)日。節(jié)日長達十三天的慶典活動。
楊主席聽說我是專門來看斗牛的,就在汽車上滔滔不絕的講起了他的牛經。他說牛是苗族崇拜的圖騰;也是代表雄壯、力量、精神、功夫、財富的象征。牛又分為專門干活的牛,專門“打架”的牛。特別是專門“打架”的功夫牛,會把力量運用到斗牛技巧中,他們有計謀,聰明好斗。真正的好功夫牛特征是:牛嘴大象虎,眼小像青蛙,牛鼻孔大而會動,耳朵小而會扇風,牛角厚重寬大、角紋線粗且淺,牛蹄大且色黃,牛全身的毛細、稀疏像老鼠。這樣的牛才是好斗牛。
黔東南有10%的農民家現在都養(yǎng)牛,其中30%是“打架”牛。斗牛是黔東南少數民族各種節(jié)日不可缺少的大型娛樂活動。每個斗牛活動都設有較高的獎金。一旦村寨的牛獲勝便是全寨人的驕傲,全寨人將舉行專門慶祝活動。
說著說著便到了擺底苗寨,小車爬坡進寨。穿過兩旁重疊的青山,穿過盤山而建的精美四角吊樓,望著層層疊疊的梯田,我們進入寨子青山中央的中心活動場所,場所四周青山綠竹,彩旗彩球飄動,一片節(jié)日盛裝。
楊主席帶我我們到老村長家做客。按民族禮節(jié),送上禮物。主人將我們迎進苗家木樓,在小客廳中圍火坐下,開始喝茶取暖。因老村長要擔任下午斗牛大賽的總裁判,他請我們盡快吃上了節(jié)日盛餐:一口大鍋坐在桌子中間,大鍋中豬肉香味撲鼻而來,我們所有的客人喝著純純的米酒,吃著香肉,鮮嫩的綠菜,那原生態(tài)的食品味香,是北京城里人無法嘗到的。一會兒清香綠色的糯米飯端上來,更是讓我食不能忘。
吃罷飯,我們迫不及待的要看老村長家的牛。我們找到了樓下的牛欄里,暗暗的光線中,我平生第一次見到了楊主席給我們講的“神!、“好斗!钡奈骞偕駪B(tài)特征,哈!太美了! 我是牛的崇拜者,被眼前的“神牛”看呆了!在我再三請求下,老村長才將牛牽到室外,讓我們看了兩分鐘(只拍到兩張照,連第三張都沒來得及拍),就很快又把牛藏到昏暗的牛欄里去了。看著老村長那神神秘秘的樣子,楊主席悄悄告訴我們,斗牛之前的參賽牛是不能讓人隨便摸和撫愛的,尤其是女人不許碰牛……我們只好等著去賽場看牛吧。
一路下坡去村口河套里“斗牛大賽”場看牛去。
沿途都看到已擺好的迎親桌,桌上放有兩碗肉、美酒、糕點……我很好奇的打聽,桌旁著節(jié)日盛裝的母女告訴我:“迎接姑姑的”。噢!我想起楊主席講過鼓藏節(jié)開節(jié)第一天,斗牛開始之前,全寨嫁出去的姑姑都要回寨做客?粗⒀b苗女的銀飾的牛角圖騰,我想著苗人對牛的崇拜是無處不有的……。
下寨至半山腰看到了更多的迎親桌時,一群苗族小伙子吹著蘆笙歡快的樂曲正在舞蹈中……迎面約有五六十人的“姑姑隊伍”走過來了。隊伍前邊抬著一口約有三百多斤重的大黑豬,后邊是挑著裝有活雞的竹籠,還有抬著的雞蛋、米酒、糯米……。我想起了楊主席說節(jié)日第一天吃“姑姑”的“飯”。原來是“飯”抬來了……。第二天才開始吃“舅子”的“飯”……。姑姑們年長的有五六十歲,年輕的有二十歲左右,個個穿著盛裝,插著鮮花,喜笑顏開的回娘家過節(jié)來了。村里的男頭人拿著古老的黑牛角杯不停的給姑姑們敬酒、夾肉……。來賓隊伍緩緩的入村,整個村寨都歡騰起來了。我走在美麗的山寨里,貪婪的呼吸著大青山送來的新鮮空氣,驚奇的融入在這群美麗好客的人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