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冰激凌嗎?還記得香草冰激凌的味道么?還記得兒時,舔著手指,擠到冷飲店柜臺前,急急地說:“我要香草味的!”然而,從未想過冰激凌的香草味來自哪里。
初次邂逅“天鵝豆”
冬日正午,林中散步,看到厚厚的落葉中,躺著一枚碩大的扁豆莢,像一把直尺,約30厘米長,寬8厘米。令人稱奇的是綠豆莢裂開了,露出一層白色的內果皮,毛茸茸的,看上去像棉花糖,這在豆莢里很少見。豆莢中央是一枚枚排列緊密的腎形豆子,碧綠肥厚。
仔細翻開一看,喲,豆子發芽了。兩枚肥厚的子葉中央藏著一株柔弱小苗,剛抽出來的羽狀復葉,呈紫紅色,如春天的椿芽兒。彎曲的新苗,蜷縮著,尚未完全伸展開,猶如襁褓里的嬰兒,躺在毛茸茸的豆莢里,十分可愛!
懷著幾分新奇,輕輕地把豆芽取了出來,立放在草地上。這時,奇跡出現了!這枚豆芽,像一只小天鵝似地在草地上昂首闊步。看,肥厚的子葉像天鵝飽滿的身軀,轉了個彎兒的豆芽透著 “曲項向天歌”的優雅。
“天鵝豆”的真面目——冰激凌豆樹
這么漂亮的豆芽,哪來的呢?不由舉目四望,“追本溯源”。周圍是片高大的喬木,樹干粗壯高大,枝繁葉茂,看到碩大的羽狀復葉,我知道那應該是“天鵝豆”的家了,樹干上有科普介紹牌:印加豆Inga spectabilis 。
回到辦公室查閱資料,很長見識哩!印加豆的英文名是ice-cream bean tree,也就是冰激凌豆樹。原來豆莢中厚厚的白色絨毛,嘗起來,香甜可口,帶著香草冰激凌的味兒,怪不得叫冰激凌豆呢!看到這個豆(bean),還讓人想起喜劇片《憨豆先生(Mr. Bean)》憨態樣兒。
印加豆屬約有200多種,原產熱帶美洲的巴西、玻利維亞、秘魯、哥倫比亞、厄瓜多爾。該屬植物多為喬木和灌木,其典型特征為:羽狀復葉,白色頭狀花序,豆莢具四棱。
在原產地,印加豆用途還不少呢!碩大的豆莢在當地市場常有兜售,幼嫩豆莢是人們喜愛的食物,也是牛羊喜歡的飼料。其次,由于豆子在豆莢里就能萌發,落地即生根,生長迅速,就像版納地區的鐵刀木一樣,是非常實用的速生薪柴。再者,印加豆樹高大,冠幅寬綽有余,在當地常用作咖啡或可可種植的遮蔭樹種。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印加豆
看到這,我不由得恍然大悟。其實,我去年也看到過印加豆啊!只不過當時走馬觀花,沒有仔細深究。現在看來,我在植物園還看到過另外兩種印加豆。
一種是世界熱帶地區廣為栽培的Inga edulis。這種edulis豆莢可食,具有香草冰激凌的味兒。在版納植物園,它一年四季都在開花,白色的頭狀花序,組成了一串聚傘花序,藏在碧綠的枝葉從中。
一天,我特意跑去找尋豆莢,在茂密的樹葉中,隱著一條條狹窄的柱形豆莢。看上去,莢果具溝槽,干燥而扭曲,似乎不好吃。我費勁地摘了一個豆莢,皺巴巴的,像一條腌制的牛肉干巴。用力掰開,一看,全是干癟的果皮,沒有想象中的香草味的白絨毛。興許是遠渡重洋、水土不服的緣故吧,不然這豆莢也該是亮綠、飽滿,里面有新鮮、濕潤、泛著香草味的棉花糖。
另一種印加豆,豆莢小,只有蠶豆莢那么大。記得注意到它時,也是冬日的午后,看到樹上掛著這樣一串串胖嘟嘟的小豆莢,很可愛。懷著好奇,把它剝開,肉質的豆莢里是白色的絨毛,其內躺著一枚枚泛著寶石綠的晶瑩豆子。那時的我,再怎么好奇,也沒有“神農嘗百草”的勇氣,仔細地看了又看,帶回來放桌上晾干了。這種印加豆樹叫月桂印加豆Inga laurina,熱帶地區也普遍種植。
在版納熱帶植物園,我就是這樣認識香草冰激凌豆的,但愿有一天能嘗到香草冰激凌豆新鮮、香甜的味道。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