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大學的校園咖啡廳也是同學們上課的教室
重慶晚報訊 在香港幾所大學采訪時,不少學生都會跟重慶晚報記者講起一個“港大五件事”的順口溜,即在香港上大學期間必須做5件事:走堂(逃課)、拍拖(談戀愛)、part time(做兼職)、上莊和住Hall,否則這大學算是白上了。
逃課、談戀愛、做兼職,這是內地大學生常常也會干的事,而上莊和住Hall則是純粹的香港特色。
上莊好比參加競選
在香港的高校,加入學生會或其他學生社團被稱為上莊。
在香港的大學里,莊的數量非常多,通常一所學校就有數百個不同種類的莊,但是要想上莊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在香港大學的重慶籍學生謝讓告訴我們,每年10月是香港大學里的社團開始換莊的季節,各社團的宣傳海報鋪天蓋地,一旦你準備應聘,就要進入不眠不休、不吃不喝的24小時車輪大戰的打莊環節。
打莊相當于是競選,你只有充分展示自己的實力并獲得一致認可,才能進入所申請的學生社團。謝讓說,為了打莊成功,每個人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組建自己的團隊,一起制訂詳細的發展規劃、活動安排等。
謝讓申請的是一個叫“香港青年獎勵計劃”的莊。他花了兩個通宵與隊友一起討論并制訂出年度工作計劃,打印出來,展示在教室里,隨時準備回答提問。
為了爭取更多的支持,每隔一兩個小時,他們還要拿著擴音喇叭,對路人完整地闡述自己的“施政綱領”。他們就這樣一直呆在教室里不間斷地競選拉票,這次打莊用了24小時,中途只休息了3次,每次半個小時。
打莊過程中,任何尖酸刻薄的問題甚至一定程度的人身攻擊都可能出現,打莊的人必須保持風度,微笑作答,化解尷尬。
打莊環節結束后,競選者們又要開始新一輪的拉票大戰。他們要西裝筆挺地站在飯堂門口或電梯旁,熱情地和每一個經過的人打招呼,遞上宣傳單,最終贏得足夠多的選票才能上莊成功。
對于上莊,學校師生都認為這是他們提升能力、獨立自主、融入社會最直接的途徑。
住Hall好比才藝展示
住Hall,就是住學生宿舍,學生們得充分展示自己的個人才能,積極參加團隊活動,才能贏得住宿舍的資格。
香港高校的學生宿舍是一個獨立于教學的社區。在港大校園里,學生組織活動和參加比賽都是以Hall為單位,不同樓幢之間、不同樓層之間的團隊進行比賽。
由于宿舍資源比較緊缺,不是每個學生都能住得上宿舍,每個人要憑自己的能力和表現才能有資格,否則就會被踢出來。
有音樂特長的學生可以在藝術表演中展現,籃球打得好的學生可以在球賽中出力,組織能力強的可幫Hall策劃大型活動,有一手好廚藝的學生,也可以在Hall的廚房掌勺,贏取舍友們支持。
據了解,內地學生第一年可以安排住進Hall,但是如果這一年表現不好,第二年就得搬離。要表現得好,就要積極參加Hall的各種活動,提高自己的貢獻度。
師生邊喝咖啡邊上課
重慶晚報記者在港采訪發現,港校授課與內地最大的不同之處,是更加強調學生的團隊合作和社會實踐。
香港大學的課堂教學一般分為大課和小課兩種,大、小課交替進行。上大課時,幾十名學生同時聽老師講課,中間可以隨意提問。小課一般只有10人左右,老師布置好研究課題,讓學生們自由討論,自己則隨時加入到學生們的討論中,幫助他們解決一些難題。
在香港高校的教學樓里,常常會看到一些咖啡廳和卡座,不少學生們拿著書本或筆記本電腦,一邊喝著飲料,一邊學習或討論。有的教授也端著咖啡杯,與學生們一起進行討論式教學。
香港高校采取的是自由選課制,沒有班級和系的概念。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都可能在同一間教室上課。在每一堂課上,一個討論小組都是不同的組合,你的同學和朋友都是新的,學生們自然要學會去社交和協作。
社會實踐在香港高校的學習中非常重要。學分設置中,課題研究占了20%以上,這些課程研究常常需要學生們組成團隊,利用假期去進行社會調查或實踐。
香港高校的暑假長達4個月,學生們需要利用這些時間去外地進行考察,交回考察報告。學校對學生的這些社會實踐活動,不僅計入學分,還常常會給予經費補貼,一些經濟類、社會類的專業,甚至要求學生必須有海外的社會實踐經歷才能畢業。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