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臺藝人大舉入侵上視節(jié) 胡杏兒攜手黃少祺出席
狐娛樂訊(吳立湘/文 劉方純/圖)明星小、大劇少、觀眾散,可以說本屆上海電視節(jié)并無往日氣派和熱鬧,但滿目的李在元、張佑赫、李多海、崔智友等韓星的海報讓人誤會為中韓外交交流會;而八大、中視、臺視、中天等臺灣展區(qū)攢動的臺仔臺妹則又讓上海充滿了海島味;在佘詩曼、鄭嘉穎、胡杏兒等數十名香港明星的助陣下,TVB更像是把臺慶搬到了上海……港臺韓三地電視劇公司已齊聚上海,我們不禁要問,在內地劇限廣限娛兩令齊發(fā)新媒體衛(wèi)視版權下降的狀況下,人家境外的成熟公司,究竟在忙些什么?!
香港TVB:20位藝人搶占內地影視高地 強推優(yōu)勢職業(yè)劇
佘詩曼、鄭嘉穎、胡杏兒、黃宗澤、陳豪、馬德鐘、蔡少芬、歐陽震華……今年TVB藝人可謂占盡了風頭,他們不只足夠重量級,在數量上也遠超內地演員,二十幾位TVB藝人一字排開十分具有魄力,連TVB制作資源部總監(jiān)樂易玲都連連大笑,稱自己“很滿意”。
滿意的不只是藝人部,連TVB市場部也笑意連連,雖說去年內地收入不過2.6億港幣,在TVB54億的創(chuàng)收大盤子中不過一碟小菜,但內地市場還是讓TVB看到了良好的發(fā)展勢頭——在內地新媒體版權價格下降,而又不能上衛(wèi)視黃金檔的艱苦年份,TVB內地部分仍能預期收入近3億元。對此,TVB工作人員解釋道:“因為很多劇都是簽的2年約,大部分戲在今年年尾才到期,之前的價格還是高位上簽約得來的,因此我們今年的受益并未下降。”
另一個能證明TVB越來越重視內地市場的例子則是,去年無論是北京節(jié)還是上海節(jié),TVB均無展臺,而此次TVB不但設置了很大的展臺,還派出了20余名藝人站臺撐面,而黃宗澤和胡杏兒等情侶檔的搭配,還有佘詩曼、蔡少芬、歐陽震華、鄭嘉穎等視帝視后的出席,都讓隔壁內地小牌藝人顯得星光黯淡。
在題材上,TVB則更濃重推出了《沖上云霄2》、《飛虎》和《怒火街頭2》等職業(yè)劇,據工作人員解釋:“《on call 36小時》之類的職業(yè)劇一直是我們相對于內地的強項,而宮斗劇和穿越劇,因為內地政策的限制,我們也會盡量少拍少推薦。”
港臺藝人大舉入侵上視節(jié) 佘詩曼成上視節(jié)評委
臺灣:偶像物美價廉受歡迎 臺企看好唐嫣柳巖
無論是即將成為金鷹劇場收宮之劇的《我可能不會愛你》,以及《給愛麗絲的奇跡》、《真愛找麻煩》等純臺劇,還是《面包樹上的女人》、《姐姐立正向前走》等兩岸合拍劇,都擺脫不了濃濃的臺灣腔和臺式偶像氣質。
而這次由八大、中視、臺視、中天等十余家臺灣影視企業(yè)聯合舉行的《寶島映像》展區(qū),不但凸顯了臺劇在內地市場的火爆,也看出了臺企的團結。而林依晨、辰亦儒、炎亞綸、王陽明、王宥勝等二線臺灣藝人頻頻出現在上海節(jié)的海報上,在業(yè)內人士看來,這都源于他們足夠敬業(yè):金牌編劇兼制作人簡遠信就認為港臺藝人拍戲時會自己置辦好行頭,十分懂行,“而且有時候內地演員的片酬比港臺演員多了不止一倍,甚至兩三倍”;華策影視總裁趙依芳表示,“港臺演員在內地的接受度比較高,比如歐陽震華主演的《鐘馗傳說》就很容易返銷到香港。而起用了陳曉東和林依晨的《蘭陵王》同樣也是出于這樣的考慮。”
論起臺劇在內地的收益,臺灣鑫海影視的工作人員則不停地咋舌:“你看看內地有多少人,相比臺灣才幾千萬人,內地很賺的。”為此,鑫海年內還將在北上臺三地一起成立經紀部,用臺灣的方法培養(yǎng)包裝藝人,發(fā)揮臺灣偶像劇工業(yè)最大的長處。
不過論起內地偶像,大多數現場的臺灣工作人員則表示不熟,不過曾和邱澤搭檔過《愛情真善美》、《愛情睡醒了》的唐嫣、戚薇,還有《愛上查美樂》中性感出演的柳巖,在臺灣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另一個善于挖掘內地藝人的則是憑借《傾世皇妃》成功轉型制作人的林心如,她在《姐姐立正向前走》里再度演繹N段姐弟戀,“十四阿哥”林更新、“飛輪海”汪東城、內地型男張倫碩都未能逃脫癡戀林心如的命運。
韓國:劇集藝人影響不如前 結合新媒體介入合拍浪潮
有年頭的人應該還能記住《大長今》05年以5%的收視率獨霸江湖,一舉奠定金鷹獨播劇場的地位,而《大長今》前后的《藍色生死戀》、《冬季戀歌》、《人魚小姐》等韓劇都曾創(chuàng)下風潮,可隨著“限制境外劇上黃金檔”的限令,韓劇在電視臺的身影越來越小,但在希杰娛樂媒體總監(jiān)鄭穎城看來,隨著新媒體的崛起,雖然韓劇沒有原來那么大的影響力,但在網絡上已經培養(yǎng)起了固定的人群,即使性價比并不低,但最近幾年不少韓國二線藝人紛紛向內地進軍。
事實也是如此,樸施厚的《窮小子發(fā)財記》、李多海的《愛的蜜方》、張佑赫的《秘密天使》和《我的失憶女友》,都是中方投資韓星入駐,甚至連2年未演過電視劇的崔智友也在《城市戀人》中和張嘉倪搭戲,在“好劇影視”市場經理看來,邀請韓國藝人能吸引到平常不太看國產劇的觀眾群體,對劇集宣傳十分有好處。
對此趨勢,鄭穎城表示希杰也將開始和搜狐等網站進行合拍:“雖然日本的版權價格是中國內地的10至15倍,目前盈利不大,但我們主要考慮產業(yè)上的影響力,要拓寬國際影響,像之前KBS和央視合作的模式,也是我們將來的發(fā)展方向。”
不過之前幾年的中韓合拍劇并不成功,《華麗的挑戰(zhàn)》、《北京,我的愛》、《天若有情》、《刁蠻公主》、《你是我的夢》等劇大多只是成了韓星對內地的敲門磚,對此現象,鄭穎城表示:“目前是和新媒體合作,他們對韓式偶像劇的了解和觀眾群的定位比電視臺更加合適。”而今年的新媒體版權價格下降也并未大量影響韓國公司,“因為我們希杰和其他三家都掌握了大量的好劇資源,議價能力很強,所以我們受到的影響比較小。”
內地演員片酬過高,導演制片被推向其他市場
片酬過高近年來成為影視投資之痛,而近期浙江某影視公司老板投資失敗自殺,業(yè)內人士更將矛頭指向"高片酬"。近日,《射雕英雄傳》、《后廚》的編劇兼導演張挺再曝片酬新高文章每集90萬元,引起外界駭然。當事人文章得知消息后微博發(fā)飆,稱對方造謠。但不容忽視的是,演員片酬的瘋長已經成為行業(yè)隱憂,既有可能成為引發(fā)影視圈亂象甚至崩盤的導火索。
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如果有機會去到正在進行中的第18屆上海電視節(jié)現場,閃亮登場的TVB明星陣容很容易讓你以為,這是到了TVB的"主場"。內地演員瘋漲的片酬讓制片方和購片方叫苦連天,卻同時給TVB藝人們制造了更多機會。
市場廣闊,各地演員紛紛來撈金
近年大批TVB藝員轉戰(zhàn)內地拍劇賺錢,前日多位小生花旦到上海出席電視節(jié)時隔空比拼身價。蔡少芬被指憑《甄嬛傳》身價升至20萬元人民幣一集,成為香港女星之冠。佘詩曼不示弱,露口風說自己身價相若,更暗踩揚言拍兩部內地劇便能買到千萬豪宅的胡杏兒,阿佘豪氣說:"我拍一部就買到!"
深度解析理性思考:業(yè)外資本破壞規(guī)則
閻建鋼解釋,影視行業(yè)的投資除了傳統(tǒng)的影視公司,還有大量熱錢資本的進入,"比如你現在給一個明星的片酬是30萬一集,但業(yè)外的資本說,我給你50萬,輕而易舉就擊破了規(guī)則,所以這個市場秩序的不健全導致價格體系的紊亂。"閻建鋼說,一個明星的價格是他要不來的,一定是給出來的。
導演憂心,吁遏制演員高片酬
上海電視節(jié)自本周開幕以來舉辦了多場論壇,焦點話題出奇一致抵制內地演員片酬瘋漲。中國電視劇導演工作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閻建剛表示雖然導演之間沒有高片酬演員的黑名單,但是高片酬的明星確實存在。白玉蘭獎電視劇評委會主席李少紅也指出,高片酬直接導致演員的成本占據整個制作成本的六成,這種風氣必須遏制。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