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訊 記者鄭少玲報道:網上“曬幸福”,與人分享生活的點點滴滴,本來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近日,微博網友“和菜頭”發帖稱,“無數網友不斷上傳自己或家人孩子的照片,以及自己的社會關系。隨便翻翻就可以知道,有多少人把自己置于綁架、詐騙的可能性之中。”此帖一發,立即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立即刪除了關于孩子的微博,但也有不少家長對此表示質疑。
并不是危言聳聽
面對家長的懷疑,“和菜頭”再發一帖作為回應:“剛才,一位媽媽對我的言論很不滿。于是,我花半小時過了一遍她曬兒子的700多條微博,得到了居住地,孩子的真實姓名、生日,知道了她的家庭狀況,老公幾天回家一次。通過她自己的制服照和手機簽到信息,知道了她的單位。通過照片,還知道了她每周固定帶孩子要去玩的地方。”
“和菜頭”的微博自此更加火爆了,網友們紛紛轉發回應,但記者隨即發現,“和菜頭”很快將26日之前的微博全部刪除了。
“和菜頭”的提醒或許并不是危言聳聽。2011年11月5日,華西都市報曾報道,青白江大灣鎮曾有一名小學生,因班級信息被父母在微博上公布而遭到綁架。
網友Cmwoodley表示,“很多人認為人販子必須在網上花很多時間精力才能得到孩子的相關信息,父母不把孩子的照片上傳到網上就猶如不帶孩子出街同樣的道理,但事實并非如此”。在如今四通八達的網絡世界里,人販子輕而易舉就能在父母的個人網頁中看到其附有孩子姓名的照片,父母網頁的個人資料里還寫明家鄉的地址,此外,通過各種鏈接又能找到其家庭地址和電話號碼,這樣明顯比親自到街上去跟蹤孩子的行蹤更加輕松方便。Cm-woodley還描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她之前也有一個公開的網站專門更新兒子每天的最新情況,其中就包括兒子的裸照,但很快她就收到了很多陌生人的郵件,從郵件的內容中可以得知那些陌生人了解她兒子的程度絕對比兒子的保姆還要深,于是她立刻查詢近期經常瀏覽她網站的記錄,結果一查才發現她的網站竟然跟兒童色情聯系上了。
而記者在微博上輸入“兒子”兩個字進行搜索,顯示的搜索結果竟然超過了一億條,當中有不少用戶將自己的微博變成自己孩子的成長日記本,幾乎每天都在微博上更新自己孩子的照片。記者隨機瀏覽了一用戶的微博,僅僅用了兩分鐘的時間,就了解到該用戶的孩子今年幾歲了、最近去了哪里玩、吃了什么東西、生了什么病等信息。
網上防護不能少
一位經驗豐富的女刑警在其實名認證的微博“南京女刑警”上提醒網友,從家長所發的微博中很容易匯總出來孩子的名字、家庭住址、學校、相貌以及家長從事的工作等重要信息,所以希望家長們要仔細掂量后再發帖。
家住黃埔區的小芬有一個一歲大的兒子,看著自己的心肝寶貝一天天成長,小芬恨不得全世界的人都能跟她分享心中的這份喜悅,于是她將兒子生活中各方各面的照片都上傳到自己的個人網站,包括兒子洗澡時的裸照,但好在小芬還有一定的警惕性,網站上她兒子的相冊是加密的。小芬告訴記者,她知道微博上的照片并不能加密,是完全公開的狀態,所以她從來不會將任何照片上傳到微博。
記者就網上曬娃照一事還采訪了幾個美國友人,他們表示不擔心在網站上曬自己孩子的照片,但前提是不泄露自己的個人信息和孩子的裸照,因為這涉及個人隱私的問題。
專門從事兒童網上安全教育的網友Jasmic認為,父母對此不必過于恐慌,只要做到以下幾點還是可以繼續在網上曬自己心肝寶貝的照片。首先,不要在網上泄露個人信息,包括姓名、家庭地址、電話號碼以及學校名字等。其次,不要在網站上上傳一些有爭議性的照片,比如孩子的裸照等。此外,如果照片本身就已經透露了個人信息,則可以對上傳的照片設置訪問權限,只對自己的親朋好友公開。在網上做好一切防護措施后,更重要的是在現實生活中要看好自己的孩子,不要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范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