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精神青年代言人夏重璽不顧惡臭進行疏撈。
又一批學子即將步入大學校園,對于他們的人生來說,這是嶄新的一頁。體面的工作、可觀的收入,似乎是每個大學生對于未來的憧憬和期盼。但社會在發展、在改變,大學生身上的那層“金粉”早就在現實的磨礪中蕩然無存,等待他們的,越來越多的是微薄的收入和嚴峻的就業環境,如果不能放下身段去求職,“畢業就失業”不再是危言聳聽。
這里選擇了三位大學生,經過種種波折后,他們成了勞動在第一線的環衛工、送氣工、疏撈工。對于不少大學畢業生來說,這是他們即便求職四處碰壁也不屑一顧的工作,但這三位“80后”大學生,卻在自己的崗位上扎扎實實邁出了人生第一步。對更多大學生而言,這是一種可復制的經歷,也是一種可借鑒的人生。
環衛工付莎莎:自信通過環衛工作得以實現
清晨5時,武漢火車站廣場,一隊身著橘紅色工作服的環衛工上崗了。他們頭戴統一的工作帽,整個臉部都被布牢牢遮住,這樣的裝束保證他們的臉部不被陽光灼傷。左手操著鐵簸箕和掃帚,右手握著鐵夾子的付莎莎走在隊伍的最前面,出生于1985年的付莎莎是這支清掃隊的隊長,她在這個崗位上已經工作三年了。
2006年6月,不滿21歲的付莎莎懷揣著武漢市江漢大學護理系大專畢業證書,步入社會生涯。一開始,她來到武漢市三醫院做見習護士工作。不久,她又來到湖北省武警消防醫院與病人打交道。身高1.60米的付莎莎,怎么也不適應護士的工作,便離開了醫院,來到一家廣告公司干起了出納工作,但這也不是她的理想工作,沒多久又辭職了。辭去了三個崗位的付莎莎,開始嘗試經商的滋味。她在離家不遠的一個社區租了一家門面,做裝飾品生意。由于缺少資金,門面租金太高,只能養活自己。她爸爸外出打工,媽媽在菜場賣小菜,弟弟讀大學,一家四口生活過得十分拮據。
2009年12月23日,武漢火車站綜合管理辦公室向社會公開招聘一批保潔工。翌日,付莎莎來到報名地點,填寫了報名登記表。第三天,她穿著橘紅色的環衛工作服,來到武漢火車站的團結路上,開始了她的環衛工生涯。
上崗第一天,付莎莎一直都戴著口罩,一方面防止灰塵吹進嘴里,另一方面害怕別人看不起她。七個小時的馬路作業,累得她全身疼痛。一下班,她就到一家按摩店做按摩放松。
武漢火車站的團結路上人流如織,付莎莎和一位一起來到馬路上做清潔工的小伙子,擔任建十路至廠前路1.5萬平方米路面的保潔任務。付莎莎一開始很要強,她說:別人能做的事,女大學生也能做。然而,一個月后,她打起了退堂鼓,“透氣性能不佳的衣服無論冬夏都讓人悶得喘不過氣來,手上的繭子一碰到水就生疼!”這個時候,父親成了她的信念支撐:“選擇了就不要后悔,做任何事都要認真,不要輕言放棄!”正是這句話,讓她一直堅持至今。
當然,更堅定的支持力量來自愛情。付莎莎的男朋友小熊當時在一家企業工作,當初她是瞞著男朋友來武漢火車站申請當環衛工人的,直到她穿上了橘紅色的環衛工作服,小熊才知道她“傻乎乎”地選擇了這一行。小熊說:“我倆缺錢嗎?當清潔工又臟又累,名聲也不好聽……”她卻說:“在這里,我的很多意見和建議都能得到重視,我的自信通過這份工作得到了實現!”不久,付莎莎當上了武漢市城管隊伍最年輕的清掃班班長。
如今,最年輕的清掃班長付莎莎,經常帶領姐妹們擔任繁重的保潔任務。拾垃圾、鏟泥土,她都和姐妹們一起干,被譽為“嫩扁擔挑大梁”的實干家。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