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日前發表公報說,一支包括法國和美國學者的國際考古團隊在老撾北部山區發現了東南亞出土的最古老現代人頭骨化石,經檢測,可追溯至4.6萬至6萬年前。
據公報介紹,團隊中包括來自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以及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學者,他們在老撾北部的安南山脈中發現了這一頭骨化石。有關這一考古發現的報告已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美國學術期刊《國家科學院學報》上。
現代人主要指具有和當今人類相似特征的早期人種。考古學的發現顯示,他們在數萬年前從北非和中東地區向世界各地遷徙。
在這次考古發現中,考古學家們通過對頭骨化石中鈾和釷等元素的分析,最終推斷出這一化石可追溯至4.6萬至6萬年前。據介紹,這一化石額骨、枕骨和頜骨清晰地呈現出現代人類的特征,其枕骨和齒骨等特征也明顯有別于古代西亞人種。
研究人員說,盡管此前在中國和東南亞的其他地方都曾發現與這一頭骨化石年代相近的人類骨頭化石,但它們都不具有明確的現代人特征。
現代人在東南亞地區出現和定居的具體時間在考古界一直是一個很具爭議的課題。研究人員說,新發現顯示,現代人早期從非洲遷徙至東亞和東南亞的過程進行得非常快,他們不僅沿著傳統觀點認為的亞洲海岸路線進一步遷徙到澳大利亞,其中一部分人群還選擇往亞洲內陸地區遷徙。
這一頭骨化石預計將在9月底正式亮相巴黎。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