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是第21個“世界精神衛生日”,主題是“精神健康伴老齡,安樂幸福享晚年”。記者從深圳市精神衛生中心獲悉,在我國老年人常見的心理疾病中抑郁癥發病率為12.89%,排在首位,而深圳老人數量增長迅速,其心理健康要多加注意。
七大因素導致老年抑郁
根據2005年深圳開展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抑郁癥有兩個高發期,分別為24~34歲及60歲以上,即青壯年和老年人群體。而就在本月8日,深圳康寧醫院老年精神科對外開診,設置了專門的老年精神病區。
根據統計,康寧醫院此前接診的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群體中,抑郁癥患者最多,占30%以上,其次是老年癡呆癥和焦慮癥患者。深圳康寧醫院老年精神科主任、副主任醫師吳東輝說,“抑郁與癡呆其實是相互促進的,抑郁患者更容易患上癡呆,而癡呆患者也更容易發生抑郁。”
吳東輝介紹,老年抑郁癥的表現有其自身特點,會出現心情不佳、情緒不高、寡言少動、記憶力下降或睡眠障礙,還有心煩、坐立不安等癥狀,嚴重的甚至有自殺的傾向。
根據相關研究,與健康老年人進行對照研究發現,負性生活事件、喪偶、社會支持、生理功能、經濟收入、體育鍛煉、合并慢性病7種因素為老年抑郁的主要影響因素。
老人有心事常無人傾訴
而作為一個移民城市,越來越多的老人離開居住多年的家鄉,隨子女來深定居。近15年來,深圳老年人口以平均每五年10萬左右的數量在增長。根據深圳市老齡辦對全市老年人口規模的估算顯示:2015年深圳市老年人口規模將達48.3萬,2020年將達61.7萬。
吳東輝認為這些候鳥老人離開了家鄉,地域、氣候、飲食、方言等都不太適應,另外深圳生活節奏快,兒女早出晚歸、周末加班,與老人接觸較少。“一旦遇到煩心事,又難以找到傾訴對象。時間一長,就容易出現心理疾病。”
根據康寧醫院最新的調查結果顯示,被抽樣調查的7134位成年人當中,有過自殺行為的人占0.74%,在自殺人群中,以中老年人居多。今年7月21日~8月9日,短短20天時間,深圳發生9起老年人自殺事件。事后經了解,自殺的老年人多數患有抑郁癥。
就此次抽樣調查進行分析,深圳康寧醫院副院長胡赤怡表示,引起老年人自殺的第一位因素是軀體或精神疾病;第二位因素是孤獨,如配偶去世、與子女的關系緊張等。
專家建議:子女的關愛非常重要
如何讓老人擁有快樂的晚年?吳東輝認為,老年人精神疾病還是應該以預防為主。首先要合理安排好老年生活。比如,生活要有規律,每天保持7小時左右的睡眠;盡量走出家門與外界交往,與親友、鄰居交流;可上老年大學或進行集郵、繪畫、書法、養花等,使生活有寄托。
老年人心理疾病的早期識別很重要,老人的子女或其他照料者應該掌握相關知識,通過早發現控制病情。吳東輝說,比如有的老人本來很和善,喜歡與人交往的,突然變得不愛說話、不愿出門;很愛干凈的人突然邋遢起來;為了一些小事和家人大吵大鬧,和周圍的人無法相處……老人有這些變化就要注意了。
與老人相處該注意什么?她建議,“年輕人要多關注老年人的需要,讓他們積極地與家人一同生活,保持密切的關系。老年人可以把自己的一些人生經驗傳授給晚輩,多作交流;另外,子女則可幫助老人把價值發揮出來,愛護老人之余,也可適當安排一些家務事給老人。”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