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增長回升尚需鞏固、企業融資成本有降低需求、物價漲幅尚屬溫和及未來資本流動仍有不確定性,政策在上半年真正收緊的可能性不大,但也不可能再放松。”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
對于市場資金面狀況,央行數據顯示,1月份社會融資總額達2.54萬億元,從資金結構來看,未貼現匯票大幅增長5800億元,新增信托、委托貸款及債券融資均維持在2000億元以上,這意味著,延續去年的趨勢,通過非信貸渠道獲取的資金繼續擴大,進而,影子銀行占比很可能持續提升,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這也可能會導致小幅通脹或金融風險。
“如果一直延續社會融資總額、特別是非銀行系統及表外融資規模大幅增長的趨勢,那么,監管層很可能將加大對物價及房價上漲的擔憂。”瑞銀證券在一份最新報告中指出“央行重啟正回購只是傳遞了監管層對寬松資金面適度調節的信號,未來幾周央行會繼續回收流動性,但資金面寬裕的情況仍將延續到一季度末。”
實際上,在金融資源分配上依然失衡的情況下“宏觀政策繼續放松會導致金融風險累積,未來有關信托產品相關的問題都會開始出現,預計政府會對信托貸款進行清理、并收緊新發貸款。”張智威進一步分析稱,對于影子銀行的擔憂將會限制社會融資規模在2013年的擴張幅度,預計2013年全年社會融資規模的增幅將在20%左右。
建議
加快優化金融資源配置
受政府加快審批項目和房地產投資數據的提振,短期內中國經濟強勁復蘇的主要動力則來自基建和房地產板塊的投資復蘇。由于基建和房地產投資占到中國整體投資規模的50%,而投資比重又占到中國GDP的一半,因此,多位經濟學家判斷2013年中國的經濟增長大概在8%左右,并且將呈現前高后低的局面。
從1月份社會融資總規模的數據可見,中長期貸款需求大幅增加,這一結構變化表明基礎設施投資正在加快,經濟逐步向好,實體經濟信貸需求也在平穩增長。不過,“金融資源配置不均的問題依然存在,這就導致我國的金融體系并不穩定,大量的流動性集中在銀行系統和銀行間市場,而并未向實體經濟滲透,金融效率依然較低,這就容易引起經濟的泡沫和通脹。”央行金融研究所研究員鄒平座分析表示。
對于貨幣政策是否會因通脹壓力抬頭而轉向適度收緊,鄒平座認為,基于要保證實體經濟的資金需求量,目前政策緊縮的空間不大,同時,也不會繼續放松。“實際上,關鍵問題在于,要改善貨幣結構,增加貨幣的基礎層次,同時,建立多層次的金融市場,讓有需求的小微企業通過多種融資渠道獲得資金,引導資金投入到實體經濟和有效的資源配置中,從而消除通脹壓力。長期來看,央行通過貨幣工具量化調節資金所起到的作用已不太大了,比如通過收緊銀根、提高利率等量化調節會造成一定程度的經濟下滑,未來,央行會更多的注重如何優化金融貨幣結構和提高金融效率。”鄒平座進一步分析稱。
同樣,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鄂永健亦認為,央行對利率和準備金率的使用會較為謹慎。在貸款利率已經趨于下行、物價重新上行的復雜局面下,加之出于對中外利差過大加劇資本流入的擔憂,近期基準利率保持穩定的可能性較大,但不排除下半年通脹如果超預期增長,會采取加息等手段靈活調控。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