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性短缺抬頭 自動化進程加速
在深圳富士康清湖廠區的招聘點,許多排隊應聘的務工者吃了“閉門羹”,招聘大門上貼出告示:“暫停招募,具體招募時間另行通知”。
在深圳寶安區石巖黃峰嶺工業區,艾美特電器(深圳)有限公司正試圖通過使用機器人提高自動化水平。“經過兩年的生產線改造,我們已經有效減少了用工。在一些生產線中,工人人數已經下降一半以上,并且機器人生產效率比人工提高了20%以上,產品的良品率也有明顯提高。”艾美特人力資源部經理呂鈞說。
機器人來了、傳統用工大戶缺工現象緩解了……2003年前后出現的“用工荒”現象,在十年喧囂之后似乎悄然迎來拐點。在經濟增速下降的背景下,大規模的“用工荒”會慢慢消失,結構性“用工荒”將凸顯。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專家、企業主認為,在未來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結構轉型和人口結構改變的背景下,“用工荒”這種季節性、結構性缺工現象料長期存在,但在規模上或呈削弱態勢,在結構上將呈加劇勢頭,企業用工需求與務工者技能供給的不對稱格局可能日漸突出,用工成本的上升正倒逼企業技術升級,機器人或成為一道新的風景線。此外,在產業轉型升級之前,政府、企業需完善就業制度,改善用工環境,提高人力資源開發效率,以確保勞動力合理流動符合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趨勢。
結構性缺工將凸顯
機器人代工或加速
有著百萬用工量的富士康集團部分廠區暫停招工在就業市場上激起不小的波瀾。2月中旬,在深圳富士康清湖廠區的招聘點上,中國證券報記者看到,招聘大門上貼出“暫停招募,具體招募時間另行通知”的告示。
富士康大陸新聞發言人劉坤解釋,今年富士康暫停招募員工的直接原因是廠區節后返崗率達97.5%,員工數量已能滿足目前生產計劃。“過去兩年中,公司大幅提高了工人工資水平。以深圳為例,富士康一線工人每月底薪從2010年的900元漲到2012年的2200元左右,兩年內增長100%以上,漲幅算是比較高的。所以,在招聘方面并不會擔心‘用工荒’問題,一旦啟動大規模招聘,很快就能補足用工缺口。”
而在深圳龍華地區的人才市場,不少電子制造企業打出急招普工的招牌,現場工作人員積極說服前來求職的年輕人登記應聘,并承諾調高薪資與福利。“據我們掌握的市場監測情況看,普通工人在一家企業工作周期長則兩三個月,短則一周。有些競爭力不足的企業流失率非常大,每個月流失掉30%左右甚至更多。”深圳三和人力資源有限公司總經理許琴說,從人力市場的供給總量來看,并不存在“用工荒”的問題,招工難往往出現在一些規模不大、用工環境較差的企業中。實際上,近兩年來,針對缺工主體普通農民工,企業通過提高漲薪水平、改善就業福利來應對,大規模“用工荒”問題并未惡化,而是有所緩解。
同樣在廣州、東莞等地區的就業市場,企業用工情況也出現了“兩極分化”:擁有較高工資待遇和福利水平的企業并沒有出現“用工荒”難題,而一些以最低工資代替基本工資的企業因工作環境糟糕、社會保障欠缺,節后員工返崗率往往不足50%,一些企業不得不大量雇用臨時工才能順利開工。
但結構性缺工現象可能進一步凸顯。在制造業升級轉型過程中,企業對高技術用工需求增加,而目前就業市場暫難滿足。來自深圳市人才交流服務協會及多家人力資源中介機構的聯合調查報告顯示,企業轉型升級加快,對技能勞動力的需求不斷增多,與現有技工供給不足矛盾開始顯現,10.97%的企業認為勞動力技能素質水平不能有效滿足企業的用工需求。深圳市人社局每季度勞動力市場供求情況調查中也顯示技工類人員“一將難求”。這與25.38%的受訪者反映“沒技術”是找工作的最大困惑相對應。
在一些企業經營者眼中,用工荒的癥結在于依賴廉價勞動力創造效益的密集型產業在這場“人力爭奪戰”中越來越缺乏競爭力。深圳某LED企業人力資源負責人張軍表示,勞動力市場的“用工困境”實際上反映了目前產業轉型升級的大勢所趨。“現在求職者會‘用腳投票’,求職者的高工資預期會逼著企業做好成本核算,從低端代工制造向有核心技術能力的制造企業轉型,提高勞動力附加值,使用工難題不致影響企業經營。”
另一個新現象則是機器人的崛起。招工難、用工成本上升倒逼不少制造企業提高生產自動化水平。呂鈞說,幾年前,工資在艾美特生產總成本中的占比還只有6%左右,現在提升到了15%。艾美特的解決方案是對生產線進行自動化改造,只有年輕女性才能勝任的流水線拼裝工作,未來可能被機器人取代。富士康集團此前也高調宣布了百萬機器人計劃。
“如果以每人每月最低3500元計算,三個工人月工資是10500元。而一個機器人的應用操作可以代替三個工人的活,扣除投入成本和維護費用之外,一年可為企業節約12600元的工資支出,還能將生產效率提高到20%以上。”在深圳負責代理銷售工業機器人產品的陳生認為,機器人能夠為企業節約一大筆人力開支,“不過,在一些精密、復雜的技術崗位,企業對熟練技術工的需求仍然比較大,這類工種很難依靠機器工人替代”。
“用工荒”周期或拉長
局部常態化
事實上,在勞動力市場資源變得愈加有限的境況下,“用工荒”問題從早年的周期性缺工現象逐漸轉為結構性、長期性的用工難題。“用工荒”十年嬗變的背后交織著中國企業用工制度規范化、新生代農民工崛起、企業產業升級、教育制度改革等一系列宏觀命題,更折射了十年間中國經濟結構和產業變遷的演變。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