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A股市場的下跌又與新股首次發行(IPO)聯系在了一起。有人說IPO要開閘了,市場的擴容壓力陡增,股指立馬下跌。實際上,圍繞著IPO重啟與否,A股市場很多時候處于極度糾結之中。不重啟吧,股票市場的融資功能如何正常發揮?重啟吧,股市又面臨擴容壓力。
自從IPO暫停以來,何時開閘就成為市場關注的一個焦點話題。從二級市場來說,一旦IPO重新開閘,有限的流動性可能無法應對巨量的擴容壓力,股市調整壓力隨即而至,這是廣大中小投資者不愿意看到的。因此,中小投資者一方面希望IPO重啟晚些、再晚些,好讓A股能休養生息,自己能夠多賺點銀子抵御通貨膨脹;另一方面,中小投資者也希望這柄達摩克利斯之劍早日落下,A股市場能夠恢復正常運行,而不是經常受制于“IPO何時重啟”這一話題。
對于監管層來說,暫停IPO,可能更多地是出于完善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需要,如果在舊有的新股發行體制之下,IPO重啟只會帶來更多的三高發行。而對于擬上市公司來說,當然是巴不得IPO重啟越快越好。無論是積極進取的企業需要資金作為助推劑,還是部分擬上市公司高管想通過上市實現持股價值暴漲,而這也是一個正常的市場化股票市場的應有之義。如果一個市場長期把融資功能寄托在再融資、增發等非IPO手段上,這樣的股票市場也不是健康的股票市場。
實際上,今年以來創業板和成長股的暴漲,也間接與IPO停發有關。在資金結構性充裕的背景下,加上改革預期和結構轉型,符合未來經濟發展方向的成長股供應明顯不足,以至于有限的、良莠不齊的成長股和創業板股票受到資金狂炒。這幾日創業板股票的調整,與其說是IPO重啟預期影響所致,毋寧說是估值泡沫被IPO重啟刺破。如果IPO早些重啟,讓更多的新興產業股票上市,市場的供求關系就會趨于平衡,這也會從另一個側面抑制創業板和成長股的瘋狂炒作。
如今,創業板股票開始調整,是上漲中繼還是曲終人散?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創業板股票的估值泡沫,終有破滅的一天。屆時誰來收拾殘局?散戶充當替死鬼的可能性更大。
盡管IPO重啟的呼聲日隆,但如果新股發行體制改革不到位,IPO重啟也不會有好結果。這恐怕也是監管層遲遲沒有重啟IPO的最主要原因。但無論如何,A股市場圍繞著IPO何時重啟的口水仗還會繼續打下去。A股的IPO糾結癥,實質上也是一場利益博弈秀。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