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蘭感覺到,傳統的養殖方式對于大型養豬場是行不通的,規模養殖必須走科學化的道路。2006年,何小蘭高薪聘請了一位經驗豐富的畜牧技術員,何小蘭放下老板架子,跟著師傅當了學徒。
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獲!憑著埋頭苦干、刻苦鉆研的精神,何小蘭練就了一手養豬好技術。
從此以后母豬產仔率提高了,豬仔生長周期加快了。
2011年何小蘭的養豬場出欄商品肉豬180余頭,種母豬60余頭,仔豬320余頭,豬舍面積由建場初期的300多平方米增加到現在的3200平米,并且實現了綜合化、規模化經營。與此同時,何小蘭還發展了本地土雞養殖,出欄土雞達2000多只;創辦微型釀酒廠,酒廠烤酒年產量達30余噸。她還用酒糟喂豬,節約了養豬成本。
何小蘭富了,她終于嘗到了創業的甜頭。何小蘭的年收入由創業初的2000元增加到現在年收入的20多萬元,終于發了"豬"財,成為當地聞名的養豬“狀元”。
何小蘭很能干,吃得苦,她靠養豬發了家致了富,但致了富的何小蘭并沒有忘記鄉親們。她還帶動了全村一起走勤勞致富路。凡是被有關部門確定的貧困戶到她豬場買仔豬,一律實行半價。有的貧困戶沒有現金,她就賒欠。近年來,經她扶持的貧困戶達20多戶。至今,她賒欠出的豬仔款達2萬多元、飼料款達3萬多元。
何小蘭打工返鄉帶頭創業致富和帶領群眾發家致富成效顯著,2013年被選為貴州省第十二屆人大代表。( 張永忠 劉成光)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