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的陽光透過玻璃窗照進餐廳,讓身處隆冬的人們感到了些許的溫暖。10歲的男孩時小樂(文中涉及孤兒和貧困生均為化名)正美美地享用著熱氣騰騰的餃子。
“沒錢上學我不收學費,沒錢吃飯我不收飯錢,只要你們爭氣,哪個孩子都廢不了。”這可不是一個輕松的承諾。然而,馬剛言出必行,用大愛讓與時小樂一樣的眾多孤兒、貧困生走進了校園,安下了新家。
馬剛,昔日的少林寺武僧釋恒彪,現在是項城市官會鎮香港昌福學校校長。2001年,在香港友人的幫助下,他在家鄉創辦了一所慈善學校——香港昌福學校。11年來,他花去100多萬元,資助了400多名貧困生和44名孤兒,讓他們真切感受到了世間有情、人間有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人間大愛。
做困難學生的“慈父”
2012年,馬剛免費收養了43名貧困生。
孫冬,12歲,8年前媽媽離家出走,爸爸身患重病,在醫院接受治療,由爺爺和姑姑照顧。馬剛知道情況后,多次專程從外地趕回,去醫院看望孫冬的爸爸,且每次都會送去些醫療費。2012年10月28日早上,馬剛又一次送去4000元醫療費時,孫冬的爸爸突然病情加重,于當天上午去世,孫冬成了孤兒。馬剛輕輕拭去孫冬臉上的淚水,對他說:“孩子別怕,要堅強起來,以后學校就是你的家,我就是你的爸爸。”
9歲的王小航和7歲的弟弟王小恒同在昌福學校學習。幾年前,母親因嫌家窮出走,父親外出打工一去兩年音信全無,小哥倆只有跟著70多歲的奶奶過日子。后來,面臨失學的小哥倆來到了昌福學校,吃穿住、讀書都不用發愁。“真是多虧了馬校長啊,孩子沒錢上學,學校把學費免了,沒錢吃飯,讓免費吃飯,沒有衣服,又免費發了衣服,真不知道該怎樣感謝馬校長……”在破舊的小院子里,小哥倆的奶奶崔大娘不住地念叨著馬校長的好。
在昌福學校,像時小樂、孫冬這樣的孤殘貧困兒童還有很多,他們在心中稱馬剛為“慈父”。為讓這些孩子能夠正常上學,馬剛指派專人負責貧困兒童的學習和食宿,解決了孩子的后顧之憂,使他們能安心在校讀書,遠離饑餓和寒冷,享受社會大家庭的溫暖。馬剛表示,學校既然收留了這些孩子,就要對他們負責,不僅給他們免去所有的學費和生活費,而且還要資助他們以后上高中、上大學。
打工掙錢資助困難學生
近年來,由于善款投入多、每月開銷大、資金短缺等制約著學校發展。學,F有公辦老師20多名,每月要發放一筆補貼工資;要滿足正常教學,另外聘請了10多名老師,每月發放工資就是幾萬元;學?紤]學生的生活和安全,聘請了20多名后勤人員,每月的工資也是幾萬元;學校場地占地30多畝,每個學期要支付幾萬元租金;40多名孤兒特困生免費上學、食宿,每月開支很大,要想正常維持教學就要多補貼幾十萬元,所有這一切馬剛都承受了。
由于缺少資金,他跑貸款貸不來。但是,為了學校和孩子,他不得不四處奔波,想辦法掙錢墊付學校費用。他找來當地的農民工,組建了施工隊伍。他帶頭到各大工地,讓著煙、低下頭,乞求工地老板給活干,不管多臟多累,他都會接受。很多時候,工地上經常出現人手不足的情況,為了多掙點錢,他和其他工人一起扛水泥、運材料、爬腳手架,實在累了,就躺在沙土堆上打個盹。這些年,馬剛就是靠打零工維持學校的開支和貧困孤兒的生活費。掙到錢后,立即脫掉又臟又破的工作服,洗干凈臉,買回孩子所需的東西,回到學校,滿臉笑容地走進這些孩子當中。就這樣,工地、學校、農民工、校長,工作地點和角色不停地轉換,十多年如一日,他一直堅持著。問起他苦不苦,馬剛說,自己就是一個農民工,農民工不談苦不苦,這些年已經習慣了。
談到剛剛去世的母親,馬剛難掩心中的痛苦和自責。馬剛是個孝子,他曾在長期患病的母親和學生之間痛苦地抉擇:選擇在家照料母親,實現當初從香港返鄉照料患病母親的愿望,這些苦難的孩子將會失去生活來源;選擇外出打工掙錢供養孩子,母親將無人照料。母親得知馬剛的心事,勸說他必須把這些可憐的孩子放在首位,他們已經失去了親人,決不能因為缺錢再讓他們失學。誰料因外出打工,疏于照料的母親意外病故,竟使馬剛抱憾終生。痛定思痛之后,馬剛決心把母親的孝心美德發揚光大,讓這種愛惠及更多的人。他告訴記者,以后不管遇到多么大的困難,只要自己還有一點力量,就不會放棄困難學生,讓他們在校的每一天都能夠有飯吃、有學上、有書讀,能走多遠走多遠,自己辛苦點沒啥,只要孩子不苦,他就覺得值。
是的,他是值得的。在鄭州大學讀書的李芳、李麗每周都會打電話,向馬剛匯報學習情況,姐妹倆已經把馬剛當作自己的親人。在他的資助下,如今已在廣州公安局工作的馬晨亮、在洛陽醫院工作的馬良峰每次回老家,都要到學校看望馬剛。他們說,沒有馬校長,就沒有他們的今天。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