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主席肖鋼(資料圖)
中止18年的中國國債期貨重啟上市事項日前獲得實質性進展。
早報記者從多位知情人士處獲悉,新任證監會主席肖鋼在4月1日已經批準了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下簡稱“中金所”)開展國債期貨交易,國債期貨上市已經基本掃除障礙,邁入最后沖刺階段。
早報記者了解到,此前期貨新品種的上市機制是由交易所向證監會申請立項,證監會在審核同意后將方案上報國務院,國務院會同各部委會簽意見后給出批復意見,并下發至證監會,證監會隨后便會轉發國務院相關批復并正式公布關于同意某交易所開展某品種交易的批復。
新任主席已簽字同意
“證監會主席換了人,但是思路沒有變化。國債期貨上市以前郭樹清(前任證監會主席)定過一次,但是換人了,所以就又重新簽一次。”一位知情人士昨日向早報記者表示,證監會新任主席肖鋼上任后一直強調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推進和落實年初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部署的工作任務,各項工作正在按計劃有序推進。
另一位業內人士隨后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郭樹清在離任前已經批復了國債期貨上市的事項,但證監會易帥后,相關事項顯然需要重新確認,已經聽說了證監會主席辦公室批復國債期貨上市的事項,但具體上市日期尚不知曉。
按照《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第十三條(二),期貨交易所上市交易品種應當經國務院期貨監督管理機構批準。而國務院期貨監督管理機構批準期貨交易所上市新的交易品種,應當征求國務院有關部門的意見。
另據《期貨交易所管理辦法》第六章第九十三條,期貨交易所制定或者修改章程、交易規則,上市、中止、取消或者恢復交易品種,上市、修改或者終止合約,應當經中國證監會批準。
據經濟參考報今年3月的報道,國債期貨方案已完成設計,基本框架包括交易標的、交易規則、風險控制等,有關部門正在履行相關程序報國務院批準,估計國債期貨二季度推出。
交易系統已準備完畢
在證監會2013年十項重點工作中便有“做好國債期貨上市準備工作”這一項。而中金所相關人士在公開場合曾多次表示,中金所已從多個方面進行籌備,國債期貨合約和規則已設計完畢,交易系統已準備完畢。中金所、中債登、中證登以及外匯交易中心等部門已建立聯合監控機制,在信息交換、聯合監管、跨市場托管以及交割業務方面達成共識。
國債期貨作為中國金融期貨的先驅,曾于1992年開始進行過交易試點,試點交易歷時兩年半之后,1995年發生的“327”國債事件,使得監管層于當年5月叫停了中國國債期貨交易。
目前,全球有26個國家和地區的28個期貨交易所推出了國債期貨。全球前15大經濟體以及“金磚國家”中的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都推出了國債期貨。
市場人士認為,隨著2010年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相繼推出,為股市規避系統性風險提供了高效的風險管理工具,中國恢復和發展國債期貨交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逐漸具備。
根據國債期貨仿真合約的設計,國債期貨仿真交易選擇了面額為100萬元,票面利率為3%的5年期名義標準國債為合約標的。
合約月份為最近的三個季月(3、6、9、12季月循環);每日價格最大波動限制為上一交易日結算價的±2%;最低交易保證金為合約價值的2%;最小變動價位為0.0002個點;交易手續費為5元/手;交割方式為實物交割,可交割債券為在最后交割日剩余期限4-7年(不含7年)的固定利息國債;合約代碼為TF。
2012年2月13日,中金所正式啟動國債期貨仿真交易,國債期貨仿真交易與股指期貨仿真交易為同一系統,在首批試點的期貨公司開有期指仿真賬戶的投資者,可用原有賬戶進行國債期貨仿真交易。
期貨公司全面備戰
有人斷言,未來是債券的“黃金十年”,國債期貨的推出和應用,既是順應這一趨勢,也是面臨同質化競爭的期貨公司為數不多的選擇之一。
3月下旬,財政部發布通知,開展國債預發行試點。相隔一個周末,3月25日,首只債券ETF——國泰國債ETF在上交所上市交易。從2012年2月仿真交易推出到現在,國債期貨復出條件已逐漸成熟。
時隔18年,市場條件、制度設計與上世紀90年代相比早已事異時移,投資者對國債期貨的需求呼之欲出。就如某券商債券部人士所說:“未來是債券的黃金十年,我們很關注國債期貨在這個市場的應用。”
而期貨公司已全面備戰國債期貨的開閘,人才儲備、設計套保、套利等量化策略,強化市場風險控制意識等。
某期貨公司人士表示,公司做了充分的準備,在接觸了銀行、證券和基金等機構后,適時改善經營策略,制定出適合不同投資者的量化策略,對國債期貨的到來充滿了期待。
南華期貨表示,目前已經在全公司范圍內進行了基礎知識的培訓,研究所也已組建了專門的研究小組,市場跟蹤與專題研究工作等都在有條不紊地開展,現已推出了日報、月報等常規報告,年報也即將推出,未來還將推進針對不同市場參與者的策略研究。
據中證期貨透露,公司在國債期貨仿真交易推出前,就已著手準備固定收益衍生品方向的研究工作。在仿真交易推出前后,研究部門發表了一系列研報,其中包含對國外的利率期貨、利率互換等衍生品業務的開展及主要的交易策略介紹等。此外,也有對國內國債期貨仿真合約的設置分析,國債期貨的套利、套保策略研究,及國債期貨最便宜可交割現券(CTD)的切換機制研究等。
國債期貨仿真交易情況
會員人數
截至2012年12月底,共有160多家仿真會員、1萬多個客戶參與國債期貨仿真交易,其中有140多家會員參與了真實的股指期貨市場。此外,有400多家證券公司、商業銀行、投資及資產管理公司、信托公司、保險公司、非金融類公司參與到國債期貨仿真交易中。
機構結構
金融類機構客戶成為仿真交易主力。仿真交易中,參與國債仿真交易的機構包括證券公司、商業銀行、信托公司、保險公司、資產管理公司等。其中,金融類機構投資者總成交量占全部機構投資者成交量90%以上。商業銀行參與國債期貨仿真交易進度加快。
成交持倉情況
從2012年2月到12月底,國債仿真交易成交量和持倉量呈現逐步增加的態勢。成交持倉比接近國外成熟市場水平,經歷了市場炒新階段后,持倉成交比基本保持平穩,整體而言,成交持倉比在220個交易日內平均值為0.57倍,說明參與國債期貨仿真交易的投資者交易行為相對謹慎,較少地參與投機交易。(東方早報 記者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