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媒體報道,這項政策規定,“應屆畢業生本科生不超過24歲、碩士生不超過27歲、博士生不超過35歲,超過這個年齡限制的非北京生源畢業生,將不能夠留京。”消息一出,網友在微博上說,北京在“限車、限房”之后,又開始“限人”了。
昨天上午,很多畢業生是通過有關媒體的報道才了解到這一政策,但是消息源并非來自北京市的相關部門和高校。記者致電了北京大學學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咨詢老師表示,在五一假期之前,他們就知道了這一消息。
老師:(五一前)學校已經收到一些信息,我們打電話咨詢過北京市人社局和各個區的人事局。紙面文件沒有看到,但是他們肯定是按這個執行。目前正式文件還沒有下,馬上就會出臺,我們是五一前問的。
記者:受這個政策影響的學生多嗎?
老師:目前我們還沒有收到反饋。
記者:如果其他學生是這樣的情況,該怎么辦呢?
與此同時,這項政策的利益相關者,應屆畢業生,也開始對比自己的年齡是否超限。有網友簡單計算,對于本科生來說,如果7歲正式上學,九年義務教育加3年高中,4年大學,正常畢業年齡應該是23歲。除掉醫學類專業大學5年,絕大部分本科畢業生不受影響。今年7月即將從中國人民大學畢業的碩士研究生張先生,87年出生,今年26歲,并不在政策的限制范圍,根據他的介紹,身邊大部分同學也不存在年齡限制的困擾。
張先生:我周圍同學基本上沒有,基本上都是以88或者89年的比較多,基本都是應屆本科畢業直接上的研究生,大部分就是24、25。
而博士生的年齡限制是35歲以下。李先生今年32歲,博士應屆畢業,他已經與北京的一所師范院校初步達成就業意向,不出問題的話很快就能簽約,也能解決北京戶口。他說,就算沒有這個政策,外地戶籍的博士畢業生在找工作時,接收單位早已經限制了年齡,必須是35歲以下。
李先生:應該不受影響,因為當時招聘的時候基本上差不多的學校都是這么要求,博士35歲以下挺多的。
但是,不管是本科生、研究生還是博士生,在上過程中總會有人出現特殊情況,如果政策真的實行,受到影響的部分學生是否真的只能自認倒霉?在網絡上討論一天之后,在昨天晚間,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終于回應稱,“這一要求不是針對特定人群所提出的新的進京政策,此前,北京市引進落戶的非北京生源高校畢業生,原則上要求畢業當年不超過35周歲。”
而這一次則是細化到了不同類型的畢業生,原則上要求市屬各用人單位對引進落戶的應屆非北京生源畢業生要遵循年齡限制。對于"超出年齡指導線的畢業生,北京市人力社保局表示,“仍可以按照引進人才的渠道和標準申請辦理引進落戶工作。”
同時,考慮到2013屆高校畢業生擇業正在進行中,已有部分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達成了初步接收意向,北京市人力社保局表示,已通知各用人單位。“對于此前已與用人單位達成接收意向,且用人單位滿意、愿意引進的2013屆畢業生,由用人單位提出申請,仍可按規定引進”。這也意味著,今年的非北京生源畢業生將不會受到年齡限制。
老師:沒辦法,因為戶口不是從學校拿,是從人社局拿,學校愛莫能助。
同時,昨天上午記者也致電了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尋求證實,但當時,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消息正在核實當中。而就在官方消息尚未確定之時,網絡上已經一片沸騰,有網友說,“為什么之前沒有公開這項政策,突然出臺這樣的政策合法嗎”。也有網友諷刺的說:“北京市在限制買車、限制購房之后,又開始限制留人了”,更有網友尖銳的提出,“這明顯是年齡歧視,為什么在國家大的反對就業歧視政策下,地方政府還是這么干”。
但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翼認為,這樣的政策已經涉嫌到了“年齡歧視”。
張翼:勞動者或是合格的高教育人才,現在在年齡上出臺這樣一個制度的硬性規定,是勞動力市場上一個很嚴重的歧視。
對于出臺這樣一個政策的原因,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的官方回應是,“為了進一步調整北京人才隊伍年齡結構,優先給年輕應屆畢業生以更多的留京發展機會”。而人社部勞動科學研究所教授張麗賓認為,這與近年來,北京市不斷縮減“留京指標”有關。
張麗賓:一個地方,它在發展過程中,應該根據它本地城市的容量,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人才,參照國際慣例,來制定本地人才引進的政策。
但是張翼認為,就算這是北京市的人口調控舉措,出臺這樣的政策也仍然值得商榷。
張翼:這個舉措是不是完全符合人口遷移的規律?或者說能不能保護公平的一個秩序?這是值得懷疑的。(李嬴 李欣)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