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林業局網站消息,受氣候因素影響,林業生物災害發生面積在我國經歷了3月份大幅度上升(同比增長55.04%)后,4月份同比下降顯著,預計5月份又將回升。
統計顯示,4月份,全國新發生林業生物災害2135.39萬畝,同比下降17.75%。其中,蟲害發生1368.52萬畝,同比下降22.31%;病害發生92.04萬畝,同比下降39.01%;森林鼠兔害發生674.84萬畝,同比下降1.33%。1-4月,全國累計發生林業有害生物4024.10萬畝,同比下降5.30%。
據分析,造成4月份林業生物災害發生面積同比顯著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今年3月份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常年偏高,一些在常年應在4月份才發生的林業有害生物今年發生期提前到3月份;另一方面是進入4月份后,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下降0.5℃,特別在南方氣溫較常年下降1-4℃。
4月份,林業有害生物災害發生面積較大的省份主要是內蒙古、新疆、遼寧和四川,分別發生489.53萬畝、261.71萬畝、145.39萬畝和112.48萬畝,主要危害種類為森林鼠害、春尺蠖和松毛蟲。
據中央氣象臺預報,5月份西北地區大部、華北及東北西部平均氣溫將較常年偏高2-4℃,其余地區平均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江南、華南及西南地區東部降雨較多。
受此影響,結合各監測站點林間調查數據,國家林業局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中心預測,5月份:黃淮、華北等地美國白蛾幼蟲將陸續進入危害高峰期,遼寧一代幼蟲開始出現危害;黃淮、江淮和華北南部、東北南部等地楊樹舟蛾、楊樹天牛、楊樹潰瘍病等常發性病蟲危害上升;西北林果病蟲危害增加;西南地區松毛蟲、切梢小蠹、松褐天牛持續發生;華南、華中等地松赤枯病、油茶炭疽病發病明顯;舞毒蛾在東北將有所上升;鼠(兔)在北方危害趨緩。
國家林業局要求各地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機構,切實加強監測預報,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提供相關服務,做好應急防控各項準備,以最大程度減輕災害損失。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