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合肥一4歲女童從16樓墜亡。不久前,安徽省立兒童醫院也接到一個病例,淮南一4歲女童在陽臺向外張望時從6樓墜下,因樓下是一塊草坪,女童得以生還。
兩周前的一天,15時許,安徽淮南某小區,一名4歲女童從一棟居民樓6樓不慎墜落,奇跡般生還。“幸虧是掉在樓下的綠化帶草坪上了,不然后果真不敢想象。”女童父親張先生告訴記者,事發后,小區保安和鄰居發現并報了警。“單位有點事,我只是走開了一小會兒,怎么也想不到啊。”隨后,夫妻倆第一時間把孩子送往安徽省立兒童醫院進行搶救。
據張先生介紹,事發時他在單位上班,妻子外出辦事,只有女兒一人在家。“我走的時候,她正在看電視。”張先生表示,臨走前他還特意把家里的窗戶都關好了,沒想到女兒還是出了事。“后來電視出了點問題,沒有節目了,孩子一個人在家著急就到陽臺上看我下班了沒有,應該是伸頭看的時候,從陽臺間隙里掉下來的。”看著病床上渾身是傷的女兒,夫妻倆很是懊惱與心疼。
醫院骨科主任孫軍說,女童四肢多部位骨折,但并無生命危險。據他推測,孩子能奇跡生還,很可能與墜落后掉在草坪上有很大關系。“草坪上土質比較松,受力凹陷的土層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孩子墜落時的沖力,起到了緩沖作用。此外,孩子的體重輕,骨頭脆性不大,肌肉、骨架柔韌性也比成年人更好,所以在意外發生時,生還率較高。”
7月7日,合肥市也發生一起兒童墜樓事件。一4歲女童剪斷家人系在窗戶上的安全繩,從16樓墜落致顱腦損傷,不幸身亡,事發前女童獨自在家。
家長做防護要注重兒童心理
兩個案例都有一些共同點,事發時孩子都是獨自在家,且家長都做了防護。淮南的家長在離家時關閉了窗戶,合肥的家長在窗戶上系了安全繩,但仍沒有防止意外發生。從兒童醫院骨科傳來的消息需要家長們警醒:進入7月以來,省立兒童醫院門診量急劇上升,骨科病房里因意外傷害而住院的小患兒人數也在不斷增加。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安醫大一附院,“每年暑假都會出現摔傷的患兒。”安醫一附院兒科主治醫師許曉燕說。“這兩個案例并非個案,四歲左右年齡段的孩子極易發生意外傷害。”許曉燕說,“從瑤海區這起案例看,細心的家人在窗戶邊設置了安全繩以防止出現意外,可在孩子眼中,這可能是父母與她玩的一種游戲。孩子對父母有著天然的信任,她會認為安全繩是父母與自己進行的一種互動,覺得很有趣甚至會嘗試破解這層障礙。”
學齡前的孩子還處于直觀認識階段,對任何事物都抱有好奇心,而不會理解是否會對自己產生傷害,這就需要家長幫助孩子進入邏輯理解階段。“比如說教育孩子開水很燙并作出燙手的動作,時間一長孩子就會理解開水的傷害并遠離這種危險。”許曉燕說,不管怎么說,家長都不應讓學齡前孩子獨自在家,必須盡到監管的義務。(徐韌松)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