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 新《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實施。其中規定,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贍養人,應當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年人。
想不到這項規定,催生了新的跑腿商機。截至昨晚,在淘寶網上輸入“代看望老人”后,共跳出96件寶貝,提供包括陪老人聊天、吃飯、做家務、過生日、送禮物等“親情服務”,收費從10元到上千元不等。
杭州、舟山、義烏、嘉興等地都出現了這類賣家。
代看望老人,到底是一種噱頭,還是一種新商機?
新法催生“代看望老人”業務
起步價100元
嘉興賣家“ygwcj1985”做跑腿業務五年了。一年前,他就推出了“代看望老人”的業務,起步價100元。
“老人需要什么,我們就干什么。這個服務,相比其他跑腿業務,要付出更多時間精力,甚至感情,要讓老人體會到心意。“ygwcj1985”說。
另外一個嘉興賣家“雨葶2702207”是在新法案出臺后,才推出“代看望老人”業務的,她原本是賣童裝的。
“雨葶2702207”的代看望老人業務還有詳細介紹,業務基礎費用單次是200元,包含:1至2人上門代看父母,將父母狀況寫入探望報告,陪同聊天,把子女照片、視頻給父母看,并拍攝父母照片、視頻。其他費用視詳情另計(交通、禮品代購、做家務等費用)。
雨葶“2702207”解釋說,“服務內容也不是那么單一的。比如,陪老人聊天,喜歡就長聊,不喜歡就短聊。還可以教老人學電腦,以后可以跟子女在線溝通。雖然是盈利性的,但也會付出真心。”
這項服務咨詢的人不少
但成交的不多
賣家“ygwcj1985”的“代看望老人”業務推出一年多了,雖然有近600次的瀏覽量,但沒做成過一單。
“一掛出去,第一天瀏覽量就有300多次,而且有很多人通過‘旺旺’來聯系我,或者電話咨詢我。”賣家“雨葶2702207”說。不過,目前她也還沒有一單成交。
“可能一開始還無法接受和信任,這是時間問題,畢竟螃蟹不是一開始就有人敢嘗的。”
“雨葶2702207”說,有個遠嫁昆明的顧客,生了孩子,媽媽來幫忙照顧孩子,嘉興就留下爸爸一人,天天抱著一臺收音機。父親的手機又是最簡單的老年人手機,不會收彩信,更別提上網了,她就非常想找個人給爸爸看看孩子的照片和視頻。
“像這類需求還很多,各式各樣的,子女有困難照顧不到,我們就能幫忙,提供的不只是一種服務,更是給子女和父母搭建一個橋梁。”“雨葶2702207”說,“我們并不能代替子女,只是緩解老人的孤獨。老齡化程度那么高,精神服務就跟現在的家政服務一樣有需要。”
老人反感
花錢讓別人來看我,更難過
“常回家看看”搖身一變成“商品”,這種付費的“親情”,老人能接受嗎?
張老75歲,子女都在省外發展,老伴去世后,他就一個人生活。
“子女有子女的生活,壓力也很大,如果付費讓別人來看我,我心里會更難受。”他特別反感這種方式,“我不是他們的負擔,只要逢年過節多回來看看,多打打電話就行。”
湘家蕩頤養中心就有200多個老人,一半以上都是七八十歲的,來自嘉興、上海、杭州、蘇州各地。
“一般來說,每個月、逢年過節,子女都會來看老人。”總經理朱衛國說,身在外地的子女看得少些,也有個別和父母關系不好的,就不大來看了。
“老人年紀大了,像個小孩,肯定希望子女多來探望的。”朱衛國說,有個98歲的李奶奶,她有一兒一女,兒子因為財產劃分問題鬧僵了,只有身在上海的女兒來看她,一月一次。
“女兒女婿看望后的第三天,老人就會找我說,你還是把我送回去吧。她希望,子女能每天都陪在身邊。”朱衛國說,如果是付費的,只能排遣一時的寂寞。金錢可以買到看望老人的服務,但畢竟買不來親情。
律師說法
代看望老人,違背立法精神
嘉興興嘉律師事務所的王愛華律師認為,如果子女需要用“他人代替”的服務去完成關愛老人的義務,首先就違背了立法精神,與法律倡導的“關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原則背道而馳。
對于一些網友提出的“沒有經常看望老人,就是違反法律規定”的看法,王愛華表示:新規定中同時指出了“看望”或者“問候”的關愛方式,并沒有強制約定子女與父母的交流方式;同時,規定中使用“經常”強調的是看望的頻率,而這取決于父母的主觀感受,也因家庭而異。如果子女確實因為客觀原因無法做到 “常回家看看”,與其購買“代看望老人”服務,倒不如拿起電話問候父母,讓父母獲得一份真實的精神慰藉。本報通訊員 韓瑜超 本報駐嘉興記者 黃娜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