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區檢察院:五年21學子犯罪 未成年犯罪三分之二為初中生
14歲外來工學生強奸4歲女童后,尚不知道是在犯罪!家長被警方通知到場參加檢方詢問,竟稱工作忙推脫。記者昨日從三水區檢察院獲悉,近五年,在校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上升趨勢,三分之二為初中生,且出現了賭博及販毒等新型案件。三水區檢察院呼吁,各方應形成合力,加強對該類犯罪的預防與控制。
現狀:
在校學生犯罪集中在初中
數據顯示,2008年至今年5月,三水全區在校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共計15宗21人,整體呈上升趨勢。年齡主要集中在16~17周歲,且初中在校生犯罪率較高(14人)。
在校初中學生小超(化名),因經常出入酒吧而結交了販毒的社會青年,自己也沾上毒品,跟著就“順其自然”走上了以販養吸的犯罪道路。據介紹,區內在校未成年人犯罪的類型較為集中,集中在侵犯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兩大類型,其中賭博案及販毒去年才新出現。
去年7月,14周歲的學生小進(化名)對鄰居家4歲的小女孩王某(化名)實施了強奸行為。2010年,小進跟隨父母從老家到三水生活、讀書,性格內向,難以適應在三水的生活,后來便沉迷于黃色書籍。“此案中,小進供述說,他對自己行為的性質及給自己和他人會帶來的何種后果并無太多認知。”承辦的蔡姓檢察官介紹。
據了解,在區檢察院辦理的所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均存在家庭監管不到位的情況。“在訊問未成年人通知家長到場時,竟有部分父母因工作忙碌而抽不開身。承辦的蔡姓檢察官也很無奈,“可見其平時日常法制教育與監管的不到位。”
解決:
“防火墻”完善幫教制度
檢察院相關負責人認為,針對區內外來務工人員較多的情況,有關部門應完善相關制度,加強外來務工家庭的歸屬感,保障外來務工子女的健康成長。學校應更注重德育及法律常識教育。在案發時間集中的寒暑假、課余時間內,各方應加強教育與監管,共同創造一個安全“防火墻”。
據了解,上周檢察院正式啟動了“春苗工程”。符合條件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可成為“春苗隊員”。檢察院未檢科和專業的志愿者共同組建的幫扶小組,將對“春苗隊員”開展一組對一人的結對幫教。檢察院相關負責人還強調,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是在校學生的,一般都納入“春苗工程”進行幫教。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