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廣西上林縣一下子變得很有名。直到169名中國工人因涉嫌非法采金被加納警方拘捕、遣返,國人才發現,這個偏僻小城竟然有上萬人在非洲加納開采黃金。在各種利益爭奪中,有人受傷致殘,有人客死異國他鄉。盡管大多數人已被遣返歸國,但一些淘金客仍對那里魂牽夢繞,甚至還幻想有一天再殺回去。
37歲的吳烷喜看上去非常精干,有點像軍人,對各種槍支操作極其熟練,并且還能做出很專業的瞄準動作。其實吳烷喜是個地道的農民,擺弄槍支彈藥都是在非洲淘金期間掌握的。
“跟打仗一樣,就看誰的火力強”
“在非洲加納隨處都能買到槍支”,吳烷喜說。在他打工的金礦,只有5個中國人卻有3支8連發長槍,子彈有好幾大包、幾百發。平時子彈上膛,槍就放在身邊最順手的地方,隨時就能射擊。
在加納,他所在的金礦曾兩次和當地人發生沖突,雙方都開了槍,“跟打仗一樣,就看誰的火力強,誰把誰嚇住了”。
吳烷喜是廣西上林縣明亮鎮甘六村人,1976年生,身高不足1.6米,至今還未娶上媳婦。吳烷喜只上過5年學,12歲起就跟隨父親學淘金,長大后走南闖北以淘金為生。
上林素有采金傳統,上林淘金客技術很有名,上世紀90年代就曾上演過“萬名金農闖關東”,有人說“有餐館的地方就有中國人,有金子的地方就有上林人”。
上林縣本地就有許多金礦,新中國成立前很多人以淘金為生。上世紀80年代以后,考慮到污染嚴重,政府關閉了所有的金礦,但當地人淘金這門技術沒丟。
2005年,吳烷喜和幾個村民到黑龍江大興安嶺淘金,“運氣不錯”,每年有五六萬元收入,比在外打工的同齡人要高出許多,但“看著老板掙大錢,誰都心里癢癢”。不久機遇來了,中國首批淘金客開始向非洲轉移。那是一個叫做加納的非洲小國,吳烷喜甚至不知道這兩個字咋寫,但聽說那里金礦很多,只要付給酋長一定的報酬,就能買下礦產開發權。
很快上林縣就熱鬧起來了,大家紛紛集資出國淘金。短短一兩年,很多人發了大財,法拉利、寶馬、奔馳等名車瞬間出現在這個小縣城。當地人說,億萬富翁在上林縣至少有8位。
上林人也將砂泵技藝傳入加納,徹底改變了加納砂金開采的工藝,這種技術只有上林人懂,不外傳。
睡覺也要抱著槍,生怕當地黑人來襲擊
黃金的誘惑力實在太大了。2012年春節過后,吳烷喜也和弟弟一起前往加納,因為他們兄弟倆太窮,又從銀行貸不來款,所以沒辦法跟村里的大老板投資合伙,只能給那些過去的玩伴、現在的大款打工,工資每月1萬元人民幣,利潤提成百分之二,包吃住,來回路費也是老板埋單。
一年多后,吳烷喜也攢了十幾萬元。不是他能攢錢,而是單身一人在異國他鄉,金礦一般也很偏僻,“幾乎沒有花錢的地方”,而他一直夢想當老板,就將這筆錢全部投入金礦,也算有了點股份。
可入股沒多長時間,附近幾家中國人開采的金礦槍聲四起,步槍根本抵御不住對方的沖鋒槍。工友們紛紛躲進深山叢林,淘金設備也被加納警方沒收。
“運氣不好”,吳烷喜說,剛入股的錢全部打了水漂,最后連回家路費還是從老板那里借來的。
吳烷喜說,在加納一年多自己幾乎沒有離開過工地,這個國家到底有什么特色也不清楚。唯一的印象就是蚊子太多,很多中國淘金客得了瘧疾死亡。治安太差,晚上連上廁所都不敢,睡覺也要抱著槍,生怕當地黑人來襲擊。
6月13日,吳烷喜從加納回到故鄉。唯一感到自豪的是“坐過兩次飛機,總算是出過國,談不上瀟灑,但也沒白活”。
記者在上林縣采訪了解到,這個人口只有40多萬的縣城,2012年全縣財政收入3.3億元,2011年農民人均收入僅3000多元,當地的經濟相對滯后,屬于國家級貧困縣。整個縣城里只有20輛出租車,看不到有什么支柱產業。可有些人總想去冒險,加上有淘金這個傳統,村民紛紛出國淘金,據說僅上林縣在非洲淘金人數就達1.2萬。
還不上貸款兒子不敢回家
不久前,60歲的王志忠和老伴每天都關注電視里有關非洲淘金的新聞,村里在加納淘金的村民都已陸續返鄉,可就是見不到兒子的身影。老人和吳烷喜是同村,他們的兒子比吳烷喜去得早,但倆人不在一個金礦,相隔幾十公里路。由于中國人的金礦大多是非法開采,給當地酋長交保護費,加納政府不承認,因此他們大多數人的出國護照是旅游簽證。為了少惹麻煩,平時工友們很少出門,盡管是同村人,來往也不多。吳烷喜說:“人家的兒子是金礦老板,至少百萬資產,但具體數字不清楚。”
去加納的中國淘金客中分為兩類,一類是像吳烷喜這樣的打工者,不管盈利多少,工錢照發。另外一類人是金礦老板,開一個金礦,需要投入幾百萬元,設備都是從國內運過去的。最初,大家都沒錢,許多金礦靠集資運作,集資人就是老板有股份。所以,許多金礦里有多位老板。要想成為金礦老板,就意味著要拿出大量資金。不少村民將自己的房屋做抵押,或者通過城里人做擔保從銀行貸款。實際上,到了今天,仍有大量的上林淘金客沒有返鄉,主要原因就是血本無歸,無法償還銀行貸款或高利貸。當地人說,據說加納淘金客總共籌了約70億貸款,一旦還不上錢,這些人回來更慘。王志忠說,他也不知道兒子到底貸款多少?“不管怎么說,只要人能平安回家比啥都重要。”現在兒媳在外打工,兩個孫子和老人在一起生活,雖然兒子在外淘金當老板,但家里還是住的上世紀五十年代的老房子,看不出一點發財的痕跡。
準備轉戰喀麥隆
“關鍵是弄不到錢,不然我當年也會去非洲。”45歲的楊寬林是上林縣明亮鎮寺表村人,看到村里大多數人去了非洲淘金,他也曾有過這種想法,關鍵是家里的老房子不值錢,銀行不給貸款,又找不到擔保人。所以他和媳婦一直在家鄉打工,兩個兒子在深圳打工。最近他們家的三層樓房已經完工,只是沒錢裝修。
楊寬林說,從現在來看,當時沒去非洲是正確的,早期去的村民是掙到了錢,近兩年去的人基本都是賠錢,很多人現在連家都不敢回,擔心別人上門催債。
如今在家鄉打工,每天能掙150元左右,一個月就三千多元,這個收入自然無法與在非洲淘金相比,但穩定,風險小。“我們家的新房也蓋起來了,比那些淘金賠錢的人強得多。”
32歲的王新民曾在深圳打工,小伙子很能吃苦,老板提升他為領班,月收入四千多元。這個收入養家糊口不成問題,但看到村里人都去非洲淘金,很多人買房買車,他也放棄了深圳穩定的工作,跟隨村里人一起去了加納。
在他看來,只要能掙到錢,寧可去冒這個風險。在加納每月12000元收入穩定,還有百分之二的提成,一年下來十幾萬元,在國內打工肯定掙不到,“我們又沒有什么文化,憑什么去掙更多的錢”。
2012年10月,加納執法部門對一些采金礦進行清查,清查行動中,一名中國公民死亡。今年5月,加納政府又加大了對非法金礦的清理打擊力度,很多上林淘金客因此返回國內。
王新民最近剛回家,家里有老婆孩子,老人年歲也大了,不然自己就不回來,“在加納山里躲一躲,熬一陣子就過去了”。很多上林人還在加納偷偷干,由于工人大批被遣送回國,現在工價已漲到每月三萬元,提成也提高了,“村里有人心里又活動了,準備再去碰碰運氣”。
由于在加納淘金受挫,最近上林縣的淘金者們開始瞄準非洲喀麥隆,已經有多臺淘金設備轉移到了那里。王新民說,“等到市場成熟后,我仍然會去非洲淘金。”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