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6時25分,一輛從羅源鳳南汽車站發往福州西園客運站的華威公司大巴上,黃一猝死。而前一日,許娘還曾接過老公的電話,電話里,老公并沒有提及第二天要回家,也沒有說身體有不適。
目前,連江警方已排除他殺,初步判斷黃一是猝死。
【事件還原】
女售票員發現乘客猝死
昨天上午6點25分,作為當天第二班班車,車牌號為閩AZ5857的大巴,從羅源縣鳳南車站準點發出,走國道。大約7點左右,車開到連江縣東湖鎮時,幾名乘客上了車。
售票員林依妹起身準備收費。“就看到一個男的,閉著眼睛,半個身子橫在座椅外,把過道給擋住了。”林依妹回憶,自己上前搖了搖他。
“怎么叫都叫不醒,才覺得不對勁。”林依妹說,自己扶起他的右手臂,還是熱的,趕忙摸脈搏,不知道是自己不專業還是怎么回事,怎么也摸不到。林依妹嚇壞了,馬上一邊對大巴司機喊“停車”,一邊撥打了120。
司機停下車后,也趕忙撥打了110,并向公司分管安全的領導匯報。想到東湖鎮沒有大醫院,司機就繼續將車開往連江縣城,最后,在連江城關,與救護車相遇。那時已是7點30分左右,但此時男子已無生命體征。
17分鐘僅一人上前掐人中
連江縣城關派出所民警接到報警后馬上趕到現場調查,根據男子身上的身份證和手機,確認猝死男子為黃一,長樂人,今年41歲。隨后,民警調出大巴的監控視頻。
視頻顯示,6點14分,黃一上了車,走到車廂第四排一個靠過道的座位坐下。上車后,黃一的舉止和面部表情并沒有任何異常,他喝了幾口飲料,并接了一個電話,還發了幾條信息。6點50分左右,黃一靠在椅背上不動,像是睡著了,偶爾還扭動下頭部。
7點06分,黃一上半身突然傾向過道,身體慢慢倒下,橫在了過道中。而這時車上的許多乘客也在歪頭昏睡,大家并沒在意。直到林依妹試圖叫醒黃先生時才發現,他已經昏迷。
7點14分,黃一被發現昏迷不醒。7點31分,醫護人員趕到,而這17分鐘內,在7點15分時,一名穿軍裝的乘客把黃一身體扶正,掐了掐人中。除此之外,再無人采取急救措施。
【記者調查】
大巴司機多不懂急救
黃一乘坐的這趟大巴,屬于福建華威客運巴士公司。
大巴司機告訴記者,他很少遇到這樣的突發情況,當時車上人也不多,自己和其他乘客都沒有及時察覺黃先生的異常。等到發現以后,“我也不知道該怎么施救,不敢動。”司機說。而客運巴士公司分管安全的黃經理表示,司機上崗前都有經過急救知識培訓。
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巴士司機上崗前必須接受統一的上崗培訓,考取道路運輸從業人員從業資格證。而根據《道路運輸從業人員管理規定》第九條有關規定,經營性道路旅客運輸駕駛員必須具備旅客急救基本知識。
昨天在福州北站,記者隨機采訪了剛到站的十名長途大巴司機。十名司機全都表示,對急救知識沒有十足把握,遇到類似事情,只能報120。
一名李師傅告訴記者,當時,考取從業資格證的時候,有考急救知識,但只是筆試,不用實際操作。不少師傅稱,“開車五六年了,沒有遇到乘客突發病的情況”,“基本沒有碰到過要急救的情況,學過也忘了”。
【家屬講述】
前一晚還曾電話嘮家常
“怎么可能……他才41歲,平時身體都很好的,沒生啥病”,不僅是許娘,黃一的父母與丈母娘,都無法相信這個噩耗。許娘呆望著遠方,喃喃自語,“前一晚9點,我們還打電話啊”。
據黃一的丈母娘介紹,女兒接到通知后,一度不相信,覺得是有人偷了老公的手機,打電話來詐騙。“女兒說,女婿前一天晚上還打電話拉家常,說好過兩天再回福州。”
據了解,黃一在連江縣黃岐鎮的一家私人餐館當廚師,黃一的妻子賦閑,他們還有一個12歲的女兒,黃一每月掙得的6000多塊錢,便是家中唯一的經濟來源。
“以前女婿坐大巴回家,上車前,都會給女兒來個電話交代一聲,但唯獨這次沒有。”丈母娘泣不成聲,嘶啞著聲音說,前一天電話里,女婿也沒有和任何人提起自己在羅源的事。
而對于黃一為什么到羅源,為什么沒有和家里人說,家人都一無所知。
律師:司機無過錯無須擔責
元一律師事務所主任佘雷表示,乘客買票上車,就相當于跟承運人訂立了客運合同,承運人有責任將乘客及時安全送到目的地。但如果是乘客自身的健康原因致其傷亡,承運人可以免除責任。
佘雷認為,這個事件中,黃先生出于自身原因猝死,大巴司機并沒有過錯,也無須承擔責任。
□小貼士
無呼吸心跳時可做心肺復蘇
省急救中心龔崢醫生介紹,國內的急救意識確實普遍不高。心肺復蘇這一急救手段,很少人去學。
龔崢醫生提醒,并不是每個昏迷的病人都適合使用心肺復蘇。急救前必須先確認以下幾點:拍一下肩膀沒有反應,聽一下已經沒有呼吸和心跳聲音,這樣才適合做心肺復蘇。“有的人只是因為暈倒,就不適合做心肺復蘇。沒有學過這方面知識的,不建議為人做急救。優先推薦撥打120。”
如果你已經具備專業知識,可以按照以下流程進行急救:第一,首先確認急救周圍環境安全。第二,分別拍打患者雙肩,并對著患者耳朵呼叫。第三,按照專業的急救知識,判斷患者是否存在自主呼吸和心跳,并進一步按專業心肺復蘇流程進行復蘇。而掐人中是比較老舊的急救方法,對復蘇并沒有太大幫助,已不推薦使用。(海峽都市報記者 江方方 關銘榮 實習生 鄧靈靈 許毅棟)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