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菜受熱捧賣到脫銷
玉米怎么炒葡萄了?有人驚呼:“這是高校食堂要創立中國第九大菜系的節奏么?”華師大的開學迎新菜一經微博轉發,不僅讓許多網友來了評頭論足的勁兒,更是讓不少在校生忍不住好奇,一心想去嘗個鮮。
青年報記者看到,昨天中午的華閔食堂簡直可用“人山人海”來形容。11點30左右,食堂二樓3元一份的“玉米炒葡萄”就已經賣到脫銷。還在排隊的同學不免嘆息:“玉米炒葡萄沒有了嗎?我今天就是沖著這個菜來的呀。”當有同學說左邊窗口還有這個菜時,一條長長的隊伍瞬間發生了整齊的“大挪移”。
“我們是專門來吃玉米炒葡萄的,但是來得太晚了,沒有了,好傷心啊,只能下午早點再來了。”大一法學專業高同學表示,今天中午寢室四個女生相約一起來華閔食堂吃這道傳說中的“奇葩”菜,沒想到竟這么火,只有下午再來見見其廬山真面目了。
與此同時,偌大的食堂里,幾乎每個餐桌上都有同學買了這款新菜,有的餐桌上的4位同學竟清一色都買了。食堂工作人員也證實說,很多同學都是沖著這個菜來的,昨天中午大概賣出了15大盤,而普通菜品則基本都是三四盤。
“小清新”微博傳美譽
“我原本以為這菜超級難吃,畢竟從來沒人這么做過。可是沒想到,鮮嫩多汁的葡萄,配上軟硬程度剛好的玉米粒,在嘴里咀嚼融化的感覺真是太贊了。以前一直對玉米無好感,但是配上葡萄后,回味甘甜,開胃爽口,太令人感動了!”華東師范大學社會發展學院社會學系吳曉隆同學評價說。
其實,早在上周末,微博就流傳出這道被網友譽為“奇葩”的新菜。對此,華東師范大學研一神經生物專業張同學坦言,平時是在中北校區的,昨天來閔行參加開學典禮,好不容易來一次閔行,當然要嘗嘗這道傳說中的“奇葩菜”。
此外,很多同學也在微博上詢問學校是不是真的有這道菜,好不好吃之類的,所以,張同學決定親自來鑒定。“我覺得味道還好,比較清爽,挺小清新的。個人覺得一點都不奇葩,不知道大家干嗎這么驚訝,我還希望下次能出一個更奇葩的菜呢!”
中午時分,一位高年級女生也在一邊品著這款新菜一邊發微博:“私心想著,學弟學妹們初來乍到的,食堂伙食能有所改善,我們這些老人也能跟著沾沾光的。現在‘小清新’大受大家喜歡,從眾多‘屌絲’中脫穎而出咯。”
[原創自白]
搞菜品創意時產生靈感
青年報記者輾轉找到這道新菜的創意人劉玉紅、楊俊兩位廚師。他倆介紹,他們平時會時不時尋求菜品的創新,在新學年迎新期間推出新菜品,既為迎接新生,也希望吸引更多的同學來華閔食堂吃飯。
面對網友對這道菜“奇葩”、“雷人”抑或“小清新”的評價,劉玉紅廚師顯得很淡定:“這個沒什么好大驚小怪的,我們在廚房搞菜品創新,就像學生做習題一樣,我們只是在做屬于自己的“習題”而已。而且,這樣搭配也是考慮到葡萄和玉米本身就是可以一起食用的,為了保持口感,是等到最后才把葡萄放進去炒的,這樣可以保持葡萄的脆甜。”不過,看到學生們對新菜的追捧,兩位廚師顯得喜滋滋的。
華東師范大學大一地理系專業姜瑞雪表示,菜名挺吸引人的,因為這次來得比較晚了,所以和同學買到了最后兩份,無奈每份只有一顆葡萄,食堂阿姨給每人兩塊雞塊作為補償。“明天早點來,希望能多點葡萄,不要全是玉米粒啦。”姜瑞雪說,如果食堂有新的菜品,還是會來捧場的。
一位來自東北的女生表示,她的高中學校岫巖高中還有香蕉炒茄子,比玉米炒葡萄更加“奇葩”。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