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師范大學前日舉辦110周年校慶期間,不少校友對著名相聲演員馮鞏也是該校畢業生感動很驚奇。日前,導師王先霈教授談起學生馮鞏時介紹,他因為比較忙,學習主要是在導師的指導下自學。
1998年,相聲演員馮鞏拜在華中師大著名文學評論家王先霈教授名下,主修文藝學。當年,馮鞏和全國青聯的其他多位成員一起,來到華中師大求學。這些成員修讀不同專業,馮鞏則選擇了文學院的文藝學專業。
王先霈稱,因馮鞏演出比較忙,加上擔任許多社會工作,所以,其學習方式主要為導師指導下的自學,每學期飛漢1至2次,由導師開列必讀書目。
馮鞏精讀了國內相聲論著約30余本,美學著作10余本。因為在相聲表演方面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馮鞏學起理論知識來很有自己的見解和看法,時常發電郵和導師探討。
王先霈介紹,馮鞏與其他研究生的不同之處在于他在相聲表演領域已有不小的成就,但其他方面和普通研究生沒有區別。學校也像對待一般學生那樣嚴格要求他。
3年里,馮鞏總共積累了8萬字左右的論文素材,最后“瘦身”到一萬字,王先霈表示這比預想的好。最后的論文答辯相當嚴格,考官除了文藝理論方面的專家,還有相聲界的權威人士夏雨田。
馮鞏的論文采用第一人稱,描述了個人的藝術體驗,盡管這一形式不完全符合論文規范形式,但他提出的“泛相聲”觀點引起了導師們的興趣。2001年,馮鞏碩士畢業,成為我國第一位擁有碩士學位的相聲演員。(黃琪)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