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下午兩點過,多名網友通過微博反映,海螺溝景區冰川舌觀景臺附近的一處道路發生塌陷,至少一名大人和一個小孩被困,同時發出求助信息。隨后景區救援人員趕到現場參與救援。
華西都市報對該事件進行報道后,甘孜州海螺溝景區管理局通過景區官方網站發布了《海螺溝景區關于“10·2”冰川塌陷事件情況通報》,通報稱,事故造成一死一傷,死者是一名3歲的成都兒童小華(化名)。昨晚8點過,與小華同時被困的母親李梅(化名)和他的丈夫劉海(化名)與華西都市報記者取得電話聯系,并講述了事發全過程。
父親講述
道路突陷 母子瞬間被埋
劉海說,他與李梅和小華一家人于10月1日晚駕車到達了海螺溝景區附近。2日上午11點30分左右,他們一家三口到達景區,并再度乘車到達了景區老觀景臺附近。
劉海回憶,事發時他和妻子正走在觀景臺附近一條通往冰川的道路上,從山下往山上走。“我走在李梅的右前方,她牽著孩子走在后面,相距不到一米,突然我身后的路塌陷了。幾乎是一瞬間,我的妻子和孩子一起陷了下去,我再慢一步,也會掉下去。”劉海說,事發時間應當是2日的14點45分左右,他猛一回頭,下意識地拉住了李梅的書包,“妻子沒有完全陷入坑中,露出了頭和肩膀,孩子完全被埋到沙子里了。”
據景區《通報》回應,2013年10月2日14時49分許海螺溝景區管理局接到報告,海螺溝景區從老觀景臺到冰川道路路面突發塌陷,形成直徑約2.5米、深約2米的漏沙坑,導致李梅和小華落陷,時間和劉海的敘述基本相合。
展開救援
施救難度大 進展緩慢
昨天晚上,在事故后被救出的李梅和記者進行了電話交談,她說,掉入坑中之后,她的腿正好挨著小華的腹部,可以感受到孩子被憋得喘不過氣來,腹部和胸口急促地上下浮動著。
劉海說,在事故發生后,他大聲呼救,最先來施救的主要是抬滑竿的當地人,手中沒有任何工具,完全是靠手在刨,“但直到近50分鐘后,孩子還是沒有露出頭。”
景區在回應中提到,事發后,在老觀景臺值班工作人員和滑竿隊員、保潔人員、群眾等10余人于14時53分左右趕赴現場組成了第一批救援人員。施救過程中,因漏沙坑持續不斷塌陷,施救工作面極小,怕傷人又無法使用工具,施救難度很大,因此進展較為緩慢。
先救孩子
媽媽死死抓住孩子的帽子
劉;貞,大約15點30分左右,現場有工作人員拿來了兩把鋤頭和繩索,隨后的40分鐘內,鐵鍬陸續被送來。
“這時已經是4點過了,孩子被埋的時間接近1個半小時,當時小華穿的是一件衛衣,雖然李梅自己也很危險,但她仍然死死抓住了孩子衣服上的帽子。”劉海說,因為李梅頭露在外面,施救人員先挖的是孩子,將近5點的時候,小華嘴以上的部分露了出來。
“當時孩子的呼吸很弱了,身體有些冰。我的腿一直挨著小華,感覺他腹部動的頻率越來越低。”李梅說。
景區稱,17時許李梅和小華被救了出來,小華經過現場搶救無效后死亡,但劉海和李梅說,其實孩子在被完全挖出來之前已經斷了氣。
目前李梅已脫離了生命危險。
景區回應
全力按照有責方式處理
針對地陷發生原因,《通報》原文稱“事件雖然是天災,但是是很痛心的一件事情。”景區認為地陷是自然原因引起的。而劉海和李梅認為,事發地沒有禁行標志,景區應該負管理失職的責任。
景區管理局表示,將全力安撫、慰問家屬,開展后續善后處置工作。景區將增派30名安全工作人員,加強冰川路巡查,增設警示標志、安全提示牌等。
海螺溝景區表示,“即使是天災,但是發生在景區內,會全力按照有責方式處理。目前事件總體平穩,已經同家屬在商談善后事宜。”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