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消防官兵摘取一個位于路燈上的馬蜂窩。
華西都市報:在最近的1個多月,巴中有7人被馬蜂蜇傷而不治身亡。10月8日,巴中市衛生局發出“加強蜂蜇患者醫療救治的緊急通知”,要求巴中市所有縣區衛生局實施日報制度,每日下午5點向巴中市衛生局報告當日醫增病例和轉歸情況,并成立毒蜂蜇傷患者醫療救治工作領導小組和專家組。
一探究竟
城區為何頻現馬蜂?綠化好是主要原因
“馬蜂原本生活在山林中,筑巢于樹枝或地上。近年來,隨著城市范圍的急劇擴大,城市與周邊農村、山林的隔離空間逐漸消失,胡蜂開始進入城市筑巢(常見于窗戶角落、屋檐下、街道樹木枝條等處)”安岳一位專業的養蜂人士介紹,近年來,城市綠化好是馬蜂樂意安家的一個重要原因,而且城區生活垃圾多,馬蜂所需食物充足。另外,馬蜂性情暴躁,市民生活或大風吹動樹枝都有可能刺激到胡蜂,使其遷怒于人類。
各地頻現馬蜂蜇人事件
●日前,陜西安康、漢中、商洛等地頻頻發生胡蜂蜇人奪命事件。截至10月4日,累計蜇傷人數為1640人,死亡42人。
●10月3日,重慶巫山縣騾坪鎮騾坪村72歲的李安秀,為保護4歲的孫女丹丹,被數百只馬蜂襲擊,因病情嚴重,老人在轉院途中身亡。
●10月5日,西安的小李到葛排山上去修基站,被突然飛出的一群馬蜂蜇傷身亡。
●10月5日,湖北團風縣發生了一起馬蜂蜇人事件,一對母女在山上采摘板栗時遭到馬蜂攻擊,46歲的母親因傷勢過重身亡。
巴中
近日,全國各地頻發馬蜂蜇人事件,而巴中的市民更是“談蜂色變”。在最近的1個多月,巴中有7人被馬蜂蜇傷而不治身亡。據巴中市衛生部門統計,從今年5月下旬到10月初,巴中全市醫療機構共收治毒蜂蜇傷病人114名,其中9人不治身亡。據巴中市消防部門統計,今年巴中市共接到群眾關于馬蜂窩的舉報電話多達2000起,摘除馬蜂窩超過700個,蜇傷人數超過300人。
為了加強毒蜂蜇傷患者救治工作,10月8日,巴中市衛生局發出“加強蜂蜇患者醫療救治的緊急通知”,要求巴中市所有縣區衛生局實施日報制度,每日下午5點向巴中市衛生局報告當日醫增病例和轉歸情況,并成立毒蜂蜇傷患者醫療救治工作領導小組和專家組,方便加強毒蜂蜇傷治療。
瘋狂馬蜂
一月奪去7條人命
馬蜂又稱胡蜂,因其體長毒強而讓人“聞蜂喪膽”。陳大爺是9月5日被馬蜂蜇傷的,被蜇30多處,如今仍躺在巴中市人民醫院病床上,目前還在做透析和血液灌流。談起當時被馬蜂蜇的情況,陳大爺滿臉驚恐,“黑壓壓的一片,像一陣風一樣,頭上滿是馬蜂,自己用外套捂住頭,一陣亂抹,當時就抓死了10多只馬蜂”。
家住巴中市區的馮大媽也是受害者之一。10月2日下午,她在自家樓頂摘菜,一只馬蜂圍著她飛,試圖趕走卻被馬蜂蜇傷了左眼,幾個小時后,她的臉就開始腫了,最后連走路都看不到。通過近一周的治療,馮大媽臉部已恢復正常,但左眼角處依舊留下了一個黑疤。
10日,記者從巴中市中心醫院了解到,今年巴中市中心醫院共接待毒蜂蜇傷病人超過100例,目前仍在醫院治療的蜇傷患者還有15名。
奪命毒蜂
被蜇5處就可致命
毒蜂到底有多毒?已有14年治療蜇傷的巴中市中心醫院內六科主任劉星君說,在巴中地區,蜇人致死的毒蜂大都是馬蜂,秋季許多水果成熟,正是馬蜂最活躍的季節,因馬蜂本身螫針帶有很強的毒性,且個頭大(成年馬蜂可以長到5厘米左右),攜帶毒液多,一旦被蜇超過5處全身多器官就會出現損害,嚴重患者甚至可能會休克死亡。
劉星君建議,一旦被馬蜂蜇傷,就要盡快就醫。
專家支招遇到馬蜂 原地不動
巴中市中心醫院內六科主任劉星君說,馬蜂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只有當馬蜂感到危險或者受到騷擾時,才會蜇人。如果遇到一群馬蜂,最好是待在原地不動,即使是馬蜂狂轟亂炸般飛向自己,也要保持靜止。因為靜止的物體不會給馬蜂造成威脅,所以馬蜂也不會瘋狂蜇人。如果被蜇,切不可手舞足蹈撲打馬蜂,也不要跑動。
對大部分而言,遇上馬蜂保持不動很難,劉星君總結了一個簡單可行的方法:閉上雙眼,假扮木頭人,一般10多分鐘后,馬蜂就會飛走。
被馬蜂蜇傷后,部分傷者會選擇用所謂的“土方法”進行治療,劉星君否認了這一做法:“除了到醫院就診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摘蜂窩做成生意賣蜂蛹月入過萬
2010年10月22日上午11點過,在成都錦江區下沙河鋪街7號,海地通敬老院內的大樹上,趙汝成全副武裝,頭戴防護罩、身穿雨衣、腳套雨鞋,對大樹上的蜂窩發起“進攻”。20分鐘,他從兩棵大樹上摘除了2個大蜂窩,大的一個蜂窩直徑超過50厘米。
42歲的趙汝成,沒上過學,卻練就一手摘蜂窩的絕技,在彭山成了家喻戶曉的名人。“四五年來,摘過上千個蜂窩。摘蜂窩本是替人排險,但他卻將摘蜂窩掏蛹做成了一檔生意。“最多時,摘1個月蜂窩能賺1萬多元錢。”趙汝成說。
馬蜂窗臺下安家 買回空調10天未安
成都的馮先生最近遇到了一件煩惱事。國慶當天,他興沖沖地喊來安裝師傅,準備給建材路九熙國際小區的新房安空調。但不一會兒,綁繩子的師傅就狼狽不堪地從百葉窗逃了回來,“我差點遭蜂子蜇了!”
原來,在安裝空調的百葉窗里藏著一個籃球大小的馬蜂窩。馮先生為了摘掉這個蜂窩想盡了辦法,但最終也未能順利解決麻煩。
“蜂窩該誰管呢,開始我也不曉得,就先找了物業。”馮先生說,他這段時間除了找過物業,還咨詢過城管、社區工作人員。物業還幫忙看過兩次,但3樓百葉窗離地面高,找不到合適的梯子,而且怕驚擾了馬蜂傷到其他業主而擱淺了摘蜂窩一事。直到昨天,馮先生才撥打了119求助。趕來的消防員系繩爬窗,順利將馬蜂窩摘除。
成都消防局相關人士說,成都消防是“有警必出,有險必搶,有災必救”。只要打了蜂害的報警,無論輕重緩急,消防員在能保證自身安全、具備搶險條件的情況下,一定會出警救援。
四中隊搶險班透露,近期關于蜂害的報警很多,馮先生家的摘蜂行動都是排在當天下午的第3個,摘了他家之后后面還有兩家。同時接警多個蜂害報警,出警次序一般還是分危害程度,公眾區域的優先處理。
資陽
119成“滅蜂”熱線
3個月摘蜂窩600余個
“一天取了7個馬蜂窩,衣服濕了7次。”10月10日,資陽市安岳縣石橋鋪消防中隊戰士小亓說,入夏至今,縣城和場鎮上的馬蜂窩數量大增,7至9月,他們已摘除馬蜂窩達600余個,發現不少群眾被蜇入院。
蜂窩進校園直徑達70厘米
國慶期間,安岳縣南薰鄉一名6旬老人,不小心被馬蜂蜇了,住院4天回家后,再也不敢出門,直到10月10日,消防將其家附近的馬蜂窩摘除。
8月29日,安岳縣城北壩中學忙于開學的準備工作,一名老師發現一棟教學樓4樓一間教室的窗戶上,掛著一個黑糊糊的馬蜂窩。
安岳消防官兵接警趕到學校,將校內老師撤離到安全區域,花了40分鐘,才將這顆“炸彈”摘下來,“一量直徑有70多厘米,如果師生開窗不小心碰到,學校有上千名學生,后果不堪設想。”摘除蜂窩的戰士說,馬蜂窩在縣城安家是較為常見的事情。
隨后,安岳縣石橋鋪消防中隊出示的接警記錄顯示,7至9月,關于馬蜂窩的報警達300余起,縣城內報警就有101起,大大超過往年,“我們火災處置才85起,119熱線都變成了‘摘蜂窩熱線’。”一位消防戰士調侃說。
蜂窩數激增一天摘除6個
“除了城市,農村蜂窩數量也在大量增多。”安岳縣石橋鋪消防中隊戰士小亓說。
“分身乏術!”安岳縣消防部門負責人感嘆說,今年全縣的馬蜂數量是去年的一倍以上,分散面積廣,數量大,傷人事件頻有發生,由于警力有限,又擔負著全縣繁重的滅火救援,搶險救援任務,他們不得不將部分不緊急的求助推遲處理,“還是有很多群眾不理解,有打電話來催促的,甚至還有謾罵的。”
“3個月90來天,我們摘了600多個蜂窩,平均一天摘6個。”消防戰士小亓說,他們經常上午出警,忙到晚上才能回來,“每天都要接到來自不同鄉鎮的報警,有時候午飯都顧不上吃。”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