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價比市場均價便宜一兩千元,網上這種低價房吸引了不少購房者的眼球,但是找中介公司詳細了解信息時,卻被告知房子已賣完或是又要漲價。這種“虛假房源”把購房者忽悠得團團轉。虛假房源是如何發布的?中介為何可以頻頻掛出虛假房源“釣客”?這種虛假房源如何識別……29日,記者做了詳細調查。
一套房出現12次
價格都不一樣
近日,省城市民呂先生很是郁悶:他想在漿水泉路附近買套大戶型住房,在網上找房源時看中了一套總價175萬的房子,均價在1萬元左右,比附近其他的房子每平米便宜了1000元至3000元不等。本以為“撿到”了便宜房,沒想到打電話咨詢時,卻被告知“已售出”。接著,中介就熱情地向他推薦起別的“高價房”,接連試了十多次,呂先生被弄得團團轉,他現在已很確定:自己看中的其實都是虛假房源。
孟女士3月份買了一套房,在找房的過程中,她發現一個怪現象,網上的房源看似很多,但實際看房過程中卻發現房源遠沒有那么多,一套房子改頭換面重復發布的現象很常見。29日,記者從搜房網上搜索“佛山苑單位宿舍”,共找到619條房源。在第一頁的30條房源中記者注意到,有一套60平米左右60多萬元的房子重復出現達12次,其基本信息為“佛山苑,濼源大街銀座商城南邊,南北向,1993年建”,而戶型、單價、樓層等略有區別。這些房源屬于不同的經紀公司和經紀人,雖然不能確定它們是同一套房子,但是記者發現,其中有兩套和四套的圖片分別相同。
隨后,記者以購房者的身份對搜房網上發布的房源情況進行了暗訪。下午4點左右發布的一則二手房信息里,某小區的一處46平的小戶型房子,售價53萬,單價相比同類房源低了近2000元。記者致電房產經紀人詢問,經紀人核實后稱該房之所以價格較低是因為房型比較特殊,而房子一周前就已掛出,很快就賣出去了。
記者在暗訪中還發現,網上雖然要價低,但當詢問時實際房價已經上漲。10月19日發布的一套某小區學區房,85平標價95萬,記者致電經紀人詢問房源情況,經紀人稱房子還有,但是已經漲到110萬。她同時還推薦了一些其他房源,價格都比最初的房源要高。經紀人稱這個房子標價為幾個月前的情況,現在房價已經上漲。
假信息影響買家
錯過合適房源
不少市民在買賣房子過程中都有同樣的苦惱:由于虛假房源信息較多,價格差別較大,干擾了正常的市場信息。賣方在出售房源時很難定價,買方在買房時對價格摸不清,直接影響買房。
工作多年的資深中介人士孫先生介紹,“虛假房源”主要是指兩種情況,一是房源信息本身存在虛假,無此房源或者房源信息有差錯,二是價錢虛假,真實房價動輒上浮數萬至數十萬元。
“一些小房產中介的房源是假的,甚至根本沒有房源,其房源都是通過不正常渠道獲得的。”孫先生說,這在行業內稱“套房源”。如果再遇上黑中介設置騙局,最終結果往往是黑中介卷款逃走,而買房人錢房兩空。
省城一中介負責人透露,為適應購房者需求,各家都在網上發布房源信息,往往一家中介剛發出去的信息,就會被其他中介復制抄襲,并且把價格拉下來以吸引購房者。雖然客戶咨詢時,他們會說房子賣出去了或房主臨時提價,不能以現價成交,但這樣有時會讓客戶認為,他們的房價更便宜,增加對他們的信任度,下次就可能找他們買房。
“中介發布虛假房源信息,最主要的目的其實是為了吸引客戶。”孫先生說,中介在獲得購房者的信息后,就會給房主不停地打電話,提高成交的幾率。現在有的中介公司會考核經紀人打通電話的數量,比如有的公司會要求經紀人一天打通20至30個電話,如果完不成將被扣錢。
像這種虛假房源發布,對購房者最直接的影響是錯過一套最合適的房子。比如購房者看好一套90萬的房子,但是還抱有能便宜的心理,在網站上看到這種虛假房源信息后,很可能會錯過本已看好的房子。(記者 喻雯 見習記者 魏新麗)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